-
二戰結束時,以美國、蘇聯和英國為首的同盟國召開了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會議,就戰爭結束、法西斯主義的處理和戰後安排達成協議,其中包括1945年2月在蘇聯克里公尺亞半島舉行的雅爾達會議和在波茨坦舉行的會議, 同年,德國是最重要的。他們規定:根除日本和德國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懲罰戰犯,控制德國的分治占領; 蘇聯占領了日本列島的一部分,日本在中國的一些權益也被移交給了蘇聯; 建立聯合國,乙個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 戰後歐洲一些國家的邊界也受到相應的監管。
這些協議明確界定了美、英、蘇三國在歐洲的勢力範圍,突出了兩大大國的作用,為戰後國際關係領域逐步形成美蘇兩大國為首的局面奠定了基礎, 東西方政治和軍事集團相互對峙,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截然相反。後來,人們習慣於將這種國際關係體系稱為“雅爾達體系”。
雅爾達體系最初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條件下建立的。 它對維護戰後世界和平秩序、消除法西斯主義、恢復和發展各國經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是,雅爾達體系的形成主要是由美蘇兩大強國推動的,是建立在兩國劃分勢力範圍的基礎上的,具有明顯的大國特徵,為兩極格局的形成和冷戰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雅爾達體系的建立,意味著近300年來以維護歐洲列強力量平衡為核心的傳統國際關係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
-
雅爾達體系(英語:Yalta System)是1945年至1991年國際政治格局的名稱,以1945年初在雅爾達舉行的雅爾達會議命名,邱吉爾和史達林在蘇聯雅爾達。 其特點是:
以美蘇為中心,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爭奪霸權的冷戰,但不排除在兩個超級大國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地方戰爭(如韓戰、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進行。 1989年東歐的動盪和1991年蘇聯的解體標誌著雅爾達體系的最終崩潰。
雅爾達體系的主要內容是:
1.打敗德國和日本的法西斯分子,徹底剷除兩國的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防止法西斯主義的死灰復燃。
2.重新繪製戰後歐亞大陸的政治版圖,特別是德國、日本、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的邊界,以及它們在被占領地區的邊界。
3.建立乙個聯合國際組織,作為戰後協調國際爭端和維護世界和平的機構。 作為聯合國核心機構的安理會的表決程式,是以“雅爾達公式”,即“大國一致原則”為基礎的。 我們將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為核心,以聯合國為主導,保護中小國家的安全,維護世界和平。
4.實現德國、日本、義大利殖民地的託管計畫和國際聯盟的授權,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利。
雅爾達體系崩潰了。
蘇聯雖然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但國內政治生活僵化,經濟機制活力下降,經濟發展迅速下滑,社會矛盾重生。 然而,改革已經走到了死胡同。
東歐的劇烈變化帶來了社會制度的變化,新政權向西方靠攏,導致蘇聯建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體系崩潰。
蘇聯頒布了《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將蘇聯變成了乙個鬆散的邦聯。 “八·一九”事件爆發。 蘇聯國內政治力量的平衡發生了變化,國家權力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991年12月,包括俄羅斯在內的11個國家領導人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蘇聯徹底解體,戰爭解體後存在了40多年的兩極格局解體。
-
雅爾達制度對新中國的影響。
中國的軍事實力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中國的製造實力也達不到,中國現在的大飛機也製造不了,航母也打不到充分製造等等,澳大利亞鐵礦石**就是美國慫恿的,那麼如果中國動用軍事手段,勢必會與美國發生衝突,中國的經濟和軍事與美國有差距, 中國的人均GDP與美國相差太遠,軍美之間有15-20年的差距。
ISO 9000是世界上最受認可的質量管理體系,它為組織提供了乙個系統化的框架,以系統的方式管理業務流程,使產品和業務能夠持續地滿足客戶的要求和期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