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思想思想,以及他的人生經歷,都觸動了???

發布 文化 2024-05-16
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孟子簡介 孟子(西元前372-289年)是戰國中期的魯人。 受僱於子四(孔子的孫子,名字),他遊歷宋、騰、魏、齊等國,闡述他的政治思想,也在齊國。 晚年退休寫書,《孟子》有七篇。

    他是戰國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是以孔子為基礎的。 孟子將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學說。 他認為,要實行“仁政”,就必須“控制人民的不斷生產”,讓每個農戶都能擁有100畝土地、5畝房屋,至少還有生產資料; “不要占用農耕時間”,確保農民有時間工作; “省級罰單和稀薄稅”,使人民物質生活條件最低; 加強道德教育,使人民群眾認識“孝信”的真理。

    孟子看到人民正在遭受封建地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並試圖用這些措施來緩解階級矛盾,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但這仍然有利於生產的發展。 結合“仁政”學說,孟子還提出了“百姓高貴,君輕”的思想,說:“百姓寶貴,社會是次要的,君是輕的”(《孟子:獻心心》)。

    他認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援才能獲得和維持他的統治地位,因此他主張君主應該實行“仁政”,與人民“歡喜”。 殺百姓的王可以被殺。 商王是史上名鼎鼎的暴君,吳王敗了,他自以為殺對了,說道:

    我聽說過丈夫,卻沒有聽說過宕王“(《孟子梁惠望霞》)。 孟子雖然同情人民,譴責暴君,但他的政治思想仍然捍衛封建制度,所以他宣揚:“辛苦者治人,辛苦者治人”。

    執政者吃人,執政者吃人,世間大意亦“(《孟子騰文公一》)。 長期以來,這種觀點一直是證明剝削制度合理性的理論基礎。

    孟子的學生:公孫周。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孟子的思想是,百姓高貴,君輕。 孟子主張仁政,提出“民尊貴君輕”的以人為本的思想,遊歷齊、宋、騰、魏、魯等國,希望以孔子為榜樣,貫徹自己的政治思想,歷時20多年。 然而,孟子的仁義學說被認為是“深遠的,比實際的更廣泛”,並沒有得到實施。

    最終,他退休了,開始與他的學生一起講課。

    孟子非常重視人民的擁護,通過大量的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係到天下勝負的關鍵問題。 “人民是寶貴的,社群是次要的,君主是光明的。 這意味著人民是第一位的,國家是第二位的,國王是最後的。

    簡要介紹孟子的其他情況。

    孟子崇尚法治和仁義; 在學說上,他崇拜孔子,反對楊竺和莫齋。 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他將自己對儒家思想的理解新增到孔子的思想中。 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成為仁政學說,成為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政治理論是一條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

相關回答
6個回答2024-05-16

荀子的思想偏向於經驗和人,從社會語境出發,重視社會秩序,反對神秘主義,重視人的努力。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的中心思想是“義”,荀子在兩者之後提出了“禮儀”和“法律”,重視人們在社會中的行為規範。 他認為孔子是聖人,但反對以孟子、子思為首的“思蒙派”的哲學思想,認為自貢和他自己是繼承孔子思想的學者。 >>>More

7個回答2024-05-16

孟子的思想主要滲透著強烈的“仁”思想。 但孟子的思想與孔子的思想不同。 孟子的著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民生”和“仁政”的。 而在人性的定義上,孟子提倡“人性本來就是善”的概念。 >>>More

6個回答2024-05-16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乙個人,當時王室開始衰落,禮節制度開始崩潰,孔子提出的思想主要是恢復舊的禮樂制度,他的思想是以“仁”為核心,從個人出發,然後延伸到周邊地區乃至整個國家。 >>>More

4個回答2024-05-16

道教教義以老莊的自然天觀和道家觀為基礎,強調人們在思想和行為上要效法“道”,“生而無,為無憂,長而不殺”。 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治”和“不賢,使百姓不爭”。 在倫理上,它主張“絕對仁愛棄義”,認為“丈夫的忠是混沌和混亂中的第一位”,這與儒墨理論明顯相反。 >>>More

11個回答2024-05-16

我認為如此。

哲學是對真理的追求,這是每一種哲學的目標。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