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思想的區別,孔子和孟子思想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發布 文化 2024-02-18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乙個人,當時王室開始衰落,禮節制度開始崩潰,孔子提出的思想主要是恢復舊的禮樂制度,他的思想是以“仁”為核心,從個人出發,然後延伸到周邊地區乃至整個國家。

    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戰國時期從三家分晉開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開篇就明確指出,周王朝的禮制在三家分晉的時候就已經徹底毀壞了,這意味著不可能恢復舊的禮樂制度, 必須建立乙個新的系統。

    在孔子之後,墨子出現,尖銳地批評儒家思想,“儒家足以毀滅天下四大政事”,後來的法家等人都認為儒家的“仁義”是空洞的、不切實際的、無用的。 因此,孟子的思想是反駁這些批評,同時改進和發展儒家思想。 孟子先是批評墨家和楊柱是“無王無父”之人,然後提出“仁政”的做法,“五畝房,一樹桑,五十人可以穿衣......“當人民有衣有食時,這是仁慈政府的開始。

    孔子說,自殺就是要變得仁慈,孟子說,為了正義而犧牲自己的生命,顯然是不同的。 孔子提倡個人仁,然後把自己推給別人,而孟子則遊說君主實行仁政,相信人人都有仁,只要發揚光大,天下就能安定。 此外,孔子講究貴賤的秩序,孟子認為社會是最重要的,人民是次要的,君主是輕的。

    這是因為戰國時期的戰爭非常頻繁,年復一年地持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這與春秋時期不同。

    最主要的是要多讀史料,多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孔子和孟子有著相同的政治思想基礎,主要是從“仁、愛、善”的角度思考。 孔子和孟子主張“仁者愛人,人也永遠愛人”。 也就是說,他們兩人一致認為,“仁”對於乙個人情操的修養非常重要。

    孔子和孟子有著共同的政治思想基本精神觀念,主張“仁政”和“法治”。 孔子主張“以德治”,即“以德治政”。 孔子的政治思想揭示了乙個基本原則,即君王要以德治國。

    孔子和孟子在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上是一致的,都主張通過“教育”的手段治民,強調“講教育”。 都強調“富民”的政策。 孔子的“以德治”思想提出了“實行均權主義”的政策。

    他們都主張“道德與理性”並舉,以“懲罰”作為輔助的“道德與理性”。 用法令和刑罰來統治,只能在事後受到懲罰,即使能阻止亂亂的發生持續一段時間,也不能使人意識到,這種事件的罪惡終有一天會發生。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孔子提倡“仁”,“範馳問仁,孔子說:'愛人'。 ’”

    而孟子則主張“仁政”,“仁政為民,民尊貴君輕”。 ”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孔子更講究“禮儀”,孟子更注重實際。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孔沖立嬌、孟衝行為。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

    “仁”的命題是“仁人愛人”,這個命題要求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感情敏感,反對嚴厲的政府。 孔子認為,要達到“愛人”的目的,還必須遵循“忠誠和寬恕”的方式,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禮”的命題是“克己報仇”,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的要求,孔子所追求的“禮”是西周的等級制度,孔子也進一步提出了“正名”的思想,即糾正等級秩序,達到貴低秩序。 這反映了他政治思想的保守一面。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而“仁政”學說是孔子“學識”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孟子從孔子的“仁”思想出發,將其擴充套件為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治理綱領,即“仁政”。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對人民懷有深切的同情和愛心。

相關回答
12個回答2024-02-18

1.仁禮是孔子的主要思想,即在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禮是密不可分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乙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More

8個回答2024-02-18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孟子的思想核心是“義”,荀子思想的核心是“禮儀”。 >>>More

10個回答2024-02-18

善待他人。

8個回答2024-02-18

工作。 1、當今時代變化稍大,難以實施。

2、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的人太少。 >>>More

6個回答2024-02-18

有課不教,按學生的本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