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無法完全理解佛教的因果關係,所以誰能幫我理解因果關係

發布 文化 2024-06-17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簡單地說,因果不能僅僅從我們今生的行為和報復來看,而是通過死亡、現世和來生(三生)來看待。 科學已經用大量的例子證實了這一點。 你可以在網上找到美國心理學家布萊恩·韋斯(Brian Weiss)寫的四本書:

    1.《前世今生——前世的人生輪迴**》。

    2、《生命的迴圈---超越時空的前世**》。

    3、《返璞歸真》。

    4、《回到當下》。

    Weiss博士是乙個沒有任何宗教背景的普通醫生,從小就受過科學教育,有著嚴謹和科學的學術精神,在為心理病人催眠的過程中**,無意中發現了人有前世的事實,並將實際過程寫成書公開,得到了心理學界的廣泛認可(因為很多心理學家也有同樣的經歷, 但他們怕人家說他們迷信,不敢公開)。數以千計的例子可以證明輪迴和靈魂的存在,以及因果的真理,魏斯博士自己也教導人們,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果的。 這些事實表明,人不死,只死肉身,事實上也證明了佛法說,每一次喝酒和啄食都不是預先決定的,都是自己造成的,我們應該盡快反省,提高我們的靈性。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因果之理。

    但是,將瓜子培育成甜瓜的過程非常複雜,而且由於陽光、水分和肥料的變化,存在著無限的變數,我們不需要去探究這些變數的細節,否則我們會鑽到角尖,耗費時間和精力。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其實也不難理解,吃完飯就要上廁所,吃飯是原因,上廁所才是結果。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佛法必須得到佛法中每個人的確認。 所以你必須經歷它才能相信它。 你不一定會相信。 這就是為什麼說它不成熟。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後乙個事件被認為是前乙個事件的結果。

    因果關係(或因果關係)是事件(即“原因”)和第二個事件(即“結果”)之間的關係,其中後乙個事件被認為是前乙個事件的結果。 一般來說,乙個事件是多種原因組合的結果,而這些原因都發生在較早的時間點,而該事件可能是其他事件的原因。

    一般來說,因果關係也可以指一系列因素(原因)和一種現象(結果)之間的關係。 任何對某個結果有影響的事件都是該結果的乙個因素。 直接因素是那些直接影響結果的因素,即它們不需要任何干預因素(干預因素有時稱為中介因素)。

    從這個角度來看,因果關係也可以稱為因果關係。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最近,我發現這些文章往往用某些標準來定義人,對於我們從業者來說,這實際上被認為是辨別心。

    今天我想談談因果關係。 簡單地說,如果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 但是,如果你覺得這種善是否自私,你就會明白你為什麼受苦。

    事實上,它不僅是因果關係,也是因果關係。 當你喜歡乙個人的時候,你先追的人往往會有一種卑微的遷就感,會注意他們所謂的缺點,從而產生自卑感,然後不用說,結局可能並不順利。 但通過這一點,大家都想過了,別人的感受和表情,語言其實就是你的鏡子,如果你對人有一種厭惡的感覺,那就說明他身上有你一直害怕的東西。

    而愛也是一樣,首先,你要感受你的恐懼,那只是乙個念頭,不是你的意識,它是虛幻的。 那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既然你已經坦白接納了,那麼你首先應該勇敢地接納自己,因為只有當你變得積極起來時,對方才會感受到你,也會被你影響。

    再次,我們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每個人本身就足夠了,這就是所謂的平等。 而不是分開。 所以當你沉迷於付出這麼多而被欺騙時,想想這是否只是你逃跑的藉口,是否只是浪費時間,以及你沒有立即這樣做的原因。

    送給命中註定的人,我的邏輯已經不清晰了,我希望能包括進去。

相關回答
16個回答2024-06-17

佛教的因果法則是指因果法則相互產生、影響、轉化,即因、變的條件(條件)、結果產生新的因、條件和結果。 沒有什麼可以超越因果律。 >>>More

5個回答2024-06-17

因果關係是不可缺少的。 這就像原因就是種子,原因就是土壤,結果就是報應。 如果你沒有合適的土壤,如果你沒有種子,你就無法結出果實。 >>>More

12個回答2024-06-17

一般人對佛教的看法。

大部分的理解都是表面的,真的很難再深入下去。 比如,那些認為佛教是一種迷信的人,或者看透了生活,逃避現實,脫離社會,或者遇到挫折,想不,,,,等等,就會和佛教一起思考,這些印象都是錯誤的認知和理解,對於佛教的認知,更何況什麼是真正的佛教,時代的變遷, 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只追求物質生活的表象,人心的妄想,而不認識自己,才能進一步了解佛法。平時有人在燒香拜佛的時候,你以為是佛法,是小小現象的一部分,對一些人來說很方便,而且很方便,是普通人業力的秩序,與佛教的核心佛教相去甚遠。 >>>More

8個回答2024-06-17

你應該知道佛法的界限,一切都是由唯心主義創造的。 理想主義存在,只是意識發生了變化。

9個回答2024-06-17

十二因和條件]。

全部在一捲中。 吳志謙譯。 它敘述了《十二因緣經》,是研究十二因緣的重要來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