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一吵架,就對她進行人身攻擊,很難聽見

發布 社會 2024-07-19
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中國人堅持“沒有父母不孝順”的傳統觀念,但如果父母不滿意,就說孩子不孝順。 但這些無腦的人除了一張嘴之外,並沒有致命的殺傷力,你可以忽略它,遠離它。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煩人,我以前經常和父母吵架,我不喜歡他們在我面前說的話,經常吵得很激烈,鄰居們以前看到我就說我是個好孩子,現在鄰居們看到我就懶得理我了,都是我的錯, 但是他們(外人)不住在這個家裡,不知道我的煩惱,現在不說吵架,懶得和家人說話,他們無法與家人溝通。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不可能。 媽和別人不一樣,試著哄,挑好話,不管你心裡怎麼想,表面都要跟著她走,你只要記住一句話就哄,就行了。 一定要牢記在心。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其實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相關的知識叫做原生家庭,心理學已經提到了孩子的一些行為模式,更多的是父母和他互動模式的延伸,比如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叫與人打交道,或者說是一些社會行為準則, 這些都是需要與父母互動的,他才能更懂得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你提到媽喜歡說一些打擊你、挫傷你自尊的話。 其實你可以感同身受地想一想,當媽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他的父母可能就是這樣對待她的,哪怕有一句話特別流行:不幸的童年,一輩子的**童年,幸運的童年,一輩子的童年**。

    其實,如果你找到你母親和祖母的關係模式,你會發現這種模式的原因是可以原諒的。 而且你還提到,因為媽想去你的房間,但你拒絕了,你就去了另乙個房間住。

    其實這種行為已經能讓我感覺到你是乙個獨立、體貼、體貼的孩子,值得鼓勵和肯定,但對於媽來說,他表達愛的方式是不是更含蓄了? 你的母親是否很少向你表達她對你的愛,即使她這樣做了,她是否以粗魯和殘酷的方式與你交流?

    你可以從你的描述中感覺到你是乙個有自我意識的孩子。 其實,如果你用一種方式來思考父母的行為,你會發現他們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愛,而且在我看來,他們表達愛的方式過於粗暴和粗魯,讓你感到非常不舒服。

    你可以試著多向父母描述自己,說自己已經長大了,需要有一定的個人空間,也可以試著主動表達對父母的愛。 比如買一束鮮花,或者為爸爸媽媽做早餐。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盡量不要和媽媽吵架,兩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經常和媽媽說話,這樣可以避免媽媽打你。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我覺得你應該和媽媽好好溝通,告訴媽媽這樣說話會傷害你的自尊心,告訴媽媽以後不要說這樣的話。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這說明母親的教育方法完全錯誤,母親的教育方法是一種壓抑的教育,這也會導致孩子的自卑和缺乏自信。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總結。 真想死的人,不會察覺到自己的不正常,甚至會產生自己非常熱愛生活的錯覺。 而那些談論死亡的人,他們付出的生命比任何人都多。

    真想死的人,不會察覺到自己的不正常,甚至會產生自己非常熱愛生活的錯覺。 而那些把凳子處死的人比任何人都更絕望。 掛在嘴邊是操縱他人的一種廉價且易於使用的手段,其目的是擠壓他人的生存空間,以便為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

    我的父母也是,當事情不順心時,他們尤其會與家人發生衝突。 從小到大,我母親在他們吵架的時候都是找死的,現在他們長大了,我爸爸已經把這一招學得一手了,我覺得他們是在用死亡來綁架和威脅他們的家人。 而我不能和他們溝通這個問題,我說,我一天都停不下來,我覺得我長大了,我覺得我很了不起,我反抗了我的父母。

    更是自命不凡,死無窮無盡。 就個人而言,孔森每天都很開心,可以解決自己的煩惱,但有些無法緩解的煩惱,其實更多的是來自他們。 父母高興的時候,我就高興,父母不舒服的時候,我就不舒服。

    如果你仔細想想,每次我有極端的想法,大部分都與他們有關。 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 我不知道如何溝通。

    他們的思想已經在那裡,他們認為他們不需要反省,更不用說質疑了。 我只能告訴你,死亡可能並不可怕。

相關回答
16個回答2024-07-19

在交往的時候,我們總是在生活中攻擊,可能是因為你的情商太低,找不到話題,或者你不會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乙個是你的性格可能真的不好,你總是想攻擊別人來滿足你的一些壞習慣和愛好。

9個回答2024-07-19

他可能會通過拉黑你來發洩內心對你的不滿,當他們吵架時,他覺得你不講道理,不想和你交流,所以他想刪除你,但通常事後他冷靜下來,會再次後悔,可能會再次加你。 夫妻之間可以吵架,但一定要高層次吵架,不要進行人身攻擊、翻舊賬等,他們可以討論事實,並理解對方語言表達背後的含義,他有內在的需求。 如果雙方都能相互理解,溝通良好,爭吵的次數就會逐漸減少,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More

31個回答2024-07-19

孩子是特別敏感和脆弱的個體,他們渴望安全感、溫暖和愛,而這種強烈的安全感最早來自整個家庭,來自最保護性的支持者——父母。 >>>More

28個回答2024-07-19

他直到天亮才回來,他故意試探你。 他直到天亮才回來,他在考驗你。 你應該保持冷靜。 >>>More

24個回答2024-07-19

我知道哭是沒有用的,但我還在哭,對吧? 這可能與人的性格有關,有些人就是這樣,遇到問題就需要發洩情緒,而發洩的方式就是哭泣,所以這沒什麼意義,既然是自己的習慣,那就不要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