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對佛教有任何疑問,請告訴我們

發布 社會 2024-08-03
1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朋友們好好看看佛陀的傳記就明白了,這裡就不用問了。

    但也要回覆你,也讓別人能看到。

    佛陀出家為僧,尋求道路,為的是找到一條讓眾生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方法,看透和實現生命宇宙的真正真相。

    願朋友們多學習佛法,懂得什麼是大智慧、大解脫! 保佑你!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首先,不殺的目的,就是要修慈悲心,修心,只有修心,才能入道。 寅光教導說:知道不可能的,努力做可能的,是菩薩的大慈悲。

    如果你不知道你不能放棄什麼,你就會成為地獄的種子。 所以,殺不殺只是你個人的修行,就像有些人努力做乙個有品位的人,有的人努力學習貴族的禮儀和教養,這是對生活的一種向上和積極的追求。

    其次,植物不屬於眾生,一般來說,它們沒有靈魂,生活在它們上面的少數也是其他的靈;

    另外,人體內有很多細菌和生命,水中也有很多生命,那麼我們不斷製造殺戮業力是真的嗎? 不。 要創造殺戮業力,首先要有殺戮意圖,沒有殺戮意圖,你就不能殺戮業力。

    最高的真理一定是沒有善惡之分,所以不殺人是為了修心。 但修行的前提是你必須生存。

    狼吃了鹿,人殺了狼,最後鹿死了。 變成人、變成狼、變成鹿,都是前世創造的,這就是他們今生的樣子。 正是因為我們這個旋轉的世界充滿了慾望、執著、紛爭、憤怒等,才產生了這樣乙個自然世界。

    當你看到這一點時,你會覺得這是應該的。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希特拉和日本入侵中國是正確的,他們也奉行叢林法則,也是為了自己國家的發展。 我們難道不應該理解嗎?

    要知道宇宙有多浩瀚,也不知道有多少生命形式比人類高。 如果能轉生到天界,就會知道人生是多麼的和諧,只要想一想,任何美味的食物都會活過來。 這是對天界的祝福,因為他們前世做了好事。

    但是,佛教並不建議追求轉世的天界,因為如果在天界過分舒適,會讓人失去動力,加持完成後往往會墮入地獄。

    其實,本來就沒有苦,正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慾望和太多的執著,我們才會感到苦。 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就是追求真理,追求生命的真諦,或真正的願望。 了解世界為什麼誕生,為什麼有生命,有人等等。

    極樂世界不是謊言,而是真實的存在。 當然,佛教也說一切都像乙個夢幻泡泡,這是從結局的角度來看的。 從終極真理的觀點來看,佛教認為三界是一體的,即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體的,空間、時間、物質都是虛幻的。

    現代科學也認為,物質被細分為末端,它不再是物質,而是一根振動的弦。 另乙個例子是愛因斯坦一生追求的統一場論,它也認為世界是由一種“場”組成的。 例如,量子理論完全證明了時間的虛幻本質。

    這就是為什麼佛教是真理。 科學是通過外部觀察來研究世界,而佛教是通過觀察內在世界和對世界的理解。 因為世界本來就是一體的,當你意識到自己時,你就可以與萬物合而為一。

    因此,道教也說,煉化虛空是道的統一,是天人的統一。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我不知道我的想法能不能被房東接受。 讓我簡單說一下。

    1.不殺戮最主要的是,我們想要有同情心。

    2.苦難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磨礪,它當然有價值。 正是通過一次又一次地面對苦難和解決問題,我們才逐漸成長。

    煮熟了,不是嗎? 但是,當我們面對苦難時,我們會有什麼感覺呢? 同時,我們該如何擁抱?

    擁有穩定的情緒、清醒的頭腦和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的不懈雄心怎麼樣? 從苦難中解脫出來,就是在教導我們離開。

    苦難之道,就是對待苦難的態度,是穩定情緒的態度,是解決問題的態度。 這不是對乙個人的迷信追求。

    割平安,沒有痛苦。

    3.始終保持和平與快樂是極樂世界。

    平凡的心就是道路。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佛教研究導論。

    請聽景空法師講授的《識佛》、《立凡四教》、《太上感應章》、《地藏經》、《無量壽經》、《修華焉秘意歸源》和《淨土經解讀》。

    法師所傳授的《解脫之道》、《阿哈瑪經》、《心經》和《金剛經》

    母音老人說“蓮花錄”。

    阿彌陀佛。

  5.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首先,我相信佛教!

    因為不殺人,是的! 植物是沒有靈魂的! 或者也許對靈魂沒有傷害!

    不殺生真的是對的,因為人比其他動物高,懂得不殺生的原則! 如果虎狼知道不殺生的真相,他們就不會是虎狼了! 如果乙個人懂得不殺人的原則,而是殺人,那他就不是人了!

    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就是快樂! 準確地說,不要苦澀! 不要玩得開心! 如果你想要它,你不會得到它! 所以沒有分離! 無!

    為了極樂世界! 是的! 只要你的修為達到了涅槃的境界,你就能看得見!

  6.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印度佛教的不殺戮原則與中國佛教相似。

    從苦難中解脫出來:當你年輕的時候,不需要痛苦,沒有陰謀感,也不需要傷害。

    幸福:對自己的傷害是不存在的。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不殺人和吃素是有區別的。 戒殺後,肉也可以吃了。

    免於苦難只是一句諺語,對幸福的追求也是一種執著。

    但是,所謂的宗教必須具有滿足普通人心理需求的功能,才能引導人們停止憂慮。

    越深入越深,我不敢再說了。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佛法修行的階段是:相信、理解、行動和證明。

    信仰是指真正的信仰,而不是迷信。 相信佛陀所說的話,而不是相信佛陀是全能的神,這是基本的正確信仰。 信仰也意味著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會成佛。

    釋經是指獲得對佛法教義的正確理解。 沒有人說佛法,儘管智慧是無法理解的。 因此,如果你想正確地理解佛法,你必須聽從師父的教誨。

    是的,就是按照所講的辦法修行。 佛法修行者的最終目標是獲得佛性的圓滿智慧。 而獲得圓滿智慧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守戒。

    經文說:“心是戒律。 因為戒律。

    因為集的智慧。 佛教的八萬四千種方法無非是戒律、定力和智慧。

    證明就是通過自己的修行來證明佛法。 通過證書可以增加學分; 信心可以增加; 解決方案可以促進行動; 這是可以證明的。 這是乙個螺旋式上公升的過程。

    你的同事聽經文,是一種解釋。 聽**只能說是放鬆和冥想,而不是以心為防範。 其實我們普通人聽**沒什麼區別,但佛學子對佛法有特殊的感情**。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學佛的最終目的,是擺脫輪迴的痛苦,去極樂淨土,成佛後回來淨化一切眾生,所以這一切都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

    如果你打算好好修行,你就是乙個好人,多念佛,修行住、坐、躺、改習慣。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根據《明三藏法》第十九卷(非《元覺經》原文),為了解釋和理解“性”和“空”的原理,有四個不說:

    魚看不到水:據說魚以水為洞穴。 在水中游泳。 沒有什麼是利害攸關的。

    人們看不到風:據說風起源於各種洞。 但是有噪音。 看不見的就是看得見的。

    失明:這是精神意識的本質。 每個人都擁有。 但為了無知的煩惱。 迷失在其中。

    覺悟不見空:據說修行者。 我能感覺到靈知的本質。 它是空的。 而這種空性是無法實現的。

    該書的作者唐毅可能自己玩過,應該“好好想想”。

    我認為,要想在閱讀中了解乙個人,不僅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更應該親自聯絡來源,閱讀和背誦經典。 否則,已經從變色鏡或哈哈鏡中學到了,難免會有錯誤的認知,誤導別人和自己。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要問什麼? 請清楚地說明問題。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每乙個字都是人給的定義,比如公尺飯,如果定義為煮給人吃的公尺飯,就是人吃的東西,但是如果把公尺飯定義為能填飽眾生肚子的東西,那麼豬食也可以說是公尺飯,就是豬吃的東西。 如果把房子定義為眾生居住的地方,那麼魚就在水裡,說魚就是把水當作房子。 火的定義也是如此。

    關於這種偷竊概念的理論很多,但實際上,它是為了說明一切都是生在心裡的。

  13.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我不知道你多大了,但有些事情在現象界真的是不可逆轉的。 假設你已經長大了,你能回到嬰兒時代嗎? 當然不是。

    無常就是你所說的可變性,你要看透,不要執著於某一點,你就會知道你已經明白了什麼,除非你故意假裝不明白。 否則,就不可能再次變得無知,知道就是知道,從某種角度來看,這難道不是不變的嗎? 哦!

    可能有一種你不了解的情況,那就是你出了事故,傷了腦子。 那也是無常的。 還有輪迴,在所謂的分離之謎之後。

    明白,你不需要別人去驗證你是否理解,或者你不在乎別人認為你理解什麼,你不會因為別人說你不理解而從理解變成不理解,或者你會有疑問,認為你不理解。 你自己知道所有的州,不是嗎? 這不就是所謂的佛陀永恆境界嗎?

    你能說這不是一種永恆嗎? 除非你真的不明白!

    有絕對的對與錯,對與錯嗎? 我只能說你很開心。 如果你說“是”或“否”,這不會傷害我,如果你說“不”,你就不會。 這叫做自在!

    改變是永恆的真理! 在我們的世界裡,這是真的。 這句話會讓你感到矛盾和難以理解嗎?

    性空性是指現象世界的無常存在,仍然指現象世界,而這種無常存在的特徵從某些角度來說,不也是一種永恆。 佛陀說,永恆不是永恆,就是永恆,你的理解沒有錯,其實沒有所謂的妄覺悟,永恆無常,正如你所說,生死不是。

    第二,你我還沒有真正達到那個境界,我們只能通過文字來理解和體驗,關鍵是你不需要被困在這段文字裡去糾纏自己,因為這個問題不清楚,根本就不明白? 因為迷惑和覺悟是一樣的,生和死是一樣的。 那你什麼都不做嗎?

    因為沒有區別。 由你來決定它是否是永恆的,你用心去感受它,但你無法逃脫因果律。 聽別人說總比自己理解好!

    佛陀所說的話,有時從法的角度出發,有時從肉身的角度出發,有時從現象界出發,有時從本體界出發,如果這混淆了,你自然無法理解佛陀在說什麼。

    改變是因為沒有變化,所以說改變,開悟是因為眾生還迷茫,所以說開悟,真正的開悟者不會說自己是開悟者,也不一定表明自己是開悟的人,比如人們喝水認識自己, 如果你真的對乙個**感興趣,那麼建議你試著接受佛陀所說的修煉、去體驗、去驗證的方式。我相信此時的沉默勝於聲音,祝福你!

  14.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無常是常,空也是空。

    有無常,但宇宙中難道沒有不變的東西嗎? 當然,有,那就是“無常”的法則。 萬物的統一性是萬物都是“無常的”,不斷迴圈。

    然而,無常和空的境界不能說太多,只能體驗,只能觀想,如果沒有智慧,就不應該看牛角。

    食物不能煮熟和種植“這個問題揭示了房東的執著。 要明白,所謂無常,一切法則,不是煎蛋前後,而是在你看蛋的那一刻和下一刻之間。 即使我們看到這個東西,並認為它與上一刻是一樣的,它仍然在變化。

    當然,無常的意義在物質世界、物質世界,以及我們的心靈世界裡都看不到。 因為“萬物都是心造的”,“一切規律都只是知識”。 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我們的思想創造的,那麼當然是什麼樣的思想創造了世界。

    乙個無常的世界是由乙個無常的心創造的。 雖然萬法是無常的,但是如果我們的心隨著萬法流淌,那麼我們只能看到世界的無常,但是如果我們能用真心去觀察,那麼我們就能看到一切無常背後的真諦,這就是“空”的永恆本質。

    我希望房東不介意。 研究的結束時間是十點。

  15.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既然有無常,既然有空,怎麼會有絕對的對錯呢?

    佛陀的清淨意識沒有對錯之分,對與錯都是執著和業力。

    在下層只是不清楚,因為無常,它意味著多變。 但是天空可以從白色變成黑色,從晴天變成多雲。 雲可以從輻合到分散。 人們可以從喜悅轉向憤怒,從悲傷轉向和平; 為什麼。 例如,食物可以從生變熟,但為什麼不能從煮熟改為熟呢?

    佛陀的理論是主張遵循自然的原則才是真正的佛法,遵循自然和理解自然就是了解自己生命的意義,這是通往涅槃的道路。

    比如“生死不二”、“迷惑不二”,歷代大師們都說,生如冰,死如水,可以相互轉化。 但你為什麼不說:迷失如冰,理解如水?

    既然生死可以互換,那就意味著就算你開悟了,你也不能一成不變,對吧? 最終也有可能變成乙個謎。 對此應該如何解釋?

    我不知道你在學什麼,但上面大師的意思很簡單,當你證悟涅槃時,一切都會消失,所以涅槃一定不能改變。 但你說的開悟不一定是恆定的,因為有大的覺悟,有小的覺悟,有事等等,只要你不透徹地了解,你就會不斷改變。 (另外,如果你看了經文,迷茫到這種狀態,不如看看《阿哈瑪經》中的一段話,“四念”也被翻譯為“四念停留”,你看當年佛陀是怎麼修行的,那時候沒有經典,修行絕不是什麼難道, 看完這短短的思緒,你就再也無法回頭了,說不定也明白了佛果位的意思了!)

相關回答
21個回答2024-08-03

你的問題很符合我的口味。

眾生平等,在自然界中是說的,這意味著所有眾生都有未來的智慧和美德。 但在現實生活中,它一定是不平等的。 而現實生活中的平等也是不現實的——比如,男女可以平等嗎? >>>More

6個回答2024-08-03

佛教對中國哲學的影響。 中國哲學自出現以來就是唯物主義的。 >>>More

12個回答2024-08-03

一般人對佛教的看法。

大部分的理解都是表面的,真的很難再深入下去。 比如,那些認為佛教是一種迷信的人,或者看透了生活,逃避現實,脫離社會,或者遇到挫折,想不,,,,等等,就會和佛教一起思考,這些印象都是錯誤的認知和理解,對於佛教的認知,更何況什麼是真正的佛教,時代的變遷, 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只追求物質生活的表象,人心的妄想,而不認識自己,才能進一步了解佛法。平時有人在燒香拜佛的時候,你以為是佛法,是小小現象的一部分,對一些人來說很方便,而且很方便,是普通人業力的秩序,與佛教的核心佛教相去甚遠。 >>>More

19個回答2024-08-03

佛教對生命的定義與現代科學的定義不同。 >>>More

8個回答2024-08-03

你應該知道佛法的界限,一切都是由唯心主義創造的。 理想主義存在,只是意識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