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小時候和媽媽很親近,為什麼長大後會和媽媽疏遠呢?

發布 社會 2024-03-13
1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經過多次調查,發現遇到這種情況的媽媽大多具有以下特點:

    1.經常責備孩子的母親: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會過度依賴媽媽,但當孩子長大,有自己的想法時,他會判斷自己想和誰親近。

    母親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中非常重要。 因為在上幼兒園之前,母親是孩子最好的引導者,如果引導者經常採取“批判性教育”,過度責備孩子所犯的錯誤,那麼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他會有一種被傷害和打擊的感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封閉自己,不願意和媽媽多溝通, 甚至疏遠母親。

    2、經常打孩子罵孩子的媽媽:

    媽媽們對孩子已經很累了,但是孩子調皮調皮,實在是頭疼,有些媽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實施打孩子罵孩子的教育方法。

    殊不知,比起經常責備孩子,頻頻責罵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身心傷害。 長期生活在被打罵的家庭中的孩子,一般會形成兩種極端人格,一種過於叛逆、暴力,無時無刻想逃避; 另一種是懦弱、膽小、不敢與他人親近。

    3.經常嘮叨的母親:

    雖然女人天生就比男人更健談和嘮叨,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乙個嘮叨的母親。 尤其是對於叛逆期的孩子來說,很難聽大真話,甚至心煩意亂。 如果媽媽過度嘮叨,他們就會有離家出走的衝動。

    4.喜歡控制孩子的母親:

    有些媽媽總是喜歡“控制”孩子,她們會覺得這是對孩子的愛的表現,卻不知道母親的控制慾會讓孩子“喘不過氣來”。

    吃多少,什麼時候做作業,穿多少衣服出門,請讓孩子自己選擇,媽媽們認為控制孩子是“為了孩子好”,其實孩子不能被接受為一種愛,反而會感到被束縛、抗拒。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那是因為孩子長大後,也有自己的想法,以為有些事情可以自己解決,所以慢慢不聽媽媽的話,變得疏遠; 也可能是因為母親自身的原因,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只想越來越操縱孩子,所以孩子叛逆,離媽媽越來越遠。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長大後,我和媽媽很疏遠,主要原因是媽媽管理得太多,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心理負擔,這樣的話,我和媽媽就會很疏遠,我非常討厭媽媽。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寶寶小時候和媽媽很親近,長大後和媽媽疏遠了,可能是因為媽媽對自己比較強勢和嚴格,同時媽媽的情緒比較嚴肅,經常喜怒無常,大部分時間都很嘮叨, 導致孩子越來越抗拒。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比較依賴,長大後變得獨立成熟,所以不再依賴母親,年輕人有先進的思想觀念,容易與母親產生代溝。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因為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崇拜物件,但媽媽還是老樣子,或者說媽媽,孩子會特別容易不喜歡脾氣暴躁、嘮叨的媽媽,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和孩子換一種方式相處。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因為嬰兒在年輕時最依賴母親,所以他們最需要母親的幫助。 他以後會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所以不想被母親控制,所以和母親疏遠了。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這與母親的性格有關,如果母親的性格過於極端,過於情緒化,就會在成長過程中使孩子與母親疏遠。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因為翅膀很僵硬。 小時候需要媽媽的照顧,長大後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不需要媽媽。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父母的控制力太強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力太強,這會導致孩子在與父母在一起時經常感到氣喘吁吁。 孩子年紀小,有些想法比較單純幼稚,會任由父母的安排擺布。 但是當孩子長大後,,..

    2.缺乏與孩子的溝通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 如果父母。

    3.經常責罵孩子經常責罵孩子的父母會讓孩子從心底裡疏遠父母。 因為他們覺得父母對自己是對的。

    4.父母關係不好,家庭氛圍不好,會影響親子關係,父母關係不好,經常吵架,會導致孩子害怕。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實際上,你不能這麼說。 孩子小時候依戀父母,因為年紀小而親近父母,年幼時愛的表達就是親近。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愛的表達會發生變化,變得更加微妙。

    所以,不是孩子長大後不想和父母親近,而是孩子對愛的表達變了,對父母的愛也沒變。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不應該都是這樣,對吧?

    舉你自己的例子。

    我家的老大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高中一年級就回到了父母身邊。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嘗試更頻繁地回家,但說實話,總是缺乏親情。

    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到,孩子其實可以理解父母的困難。 (其實我們可以從小就把孩子帶在身邊,但是大家庭裡有問題和困難,需要努力拉著他們一起走。 所以我們家的長子,居然和表兄弟、表兄弟們分享了父親的愛和母親的愛。

    當大孩子長大後,很明顯,他想主動加強與父母的關係。 雖然有時看起來很笨拙,但我們仍然很感動。

    社會是殘酷的,父母要生存並不容易。 自 30 年代初以來,已經過去了 80 多年。 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留守孩子,但真正有問題的孩子終究還是少數。

    大多數孩子長大後,還是願意孝順父母的。

    因此,你不能輕易把你的不孝歸咎於年邁的父母。 除了孩子自身的性格問題外,大部分還是言行教的問題,以及自己的人生觀。

    與其責怪你的父母或孩子,不如反省自己。

    只有父親的仁慈才能是孝順,兄弟朋友才能是兄弟的尊敬。 這種親情總是相互的,而且是有前提的,不能隨便下結論,這叫流氓。

    一對不懂得孝順父母的父母,想在孩子老了的時候得到孩子的孝順。 所以,那些責怪孩子不孝順的父母,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當年對父母的態度。

    但說起來容易,其實很難。

    因為在那個年代,僅僅是十年的國力,培養了一代壞人。

    在那個年代,沒有太多的孩子為了某種正直而斷絕父子關係,或者踢父母的肋骨。

    所以現在社會上流行的一句話是:“變壞的不是老人,而是變老的壞人。 ”

    這就是當今社會缺乏“孝道”的根源。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你好! 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願意和父母親近,有的家長可能不理解這種現象,甚至覺得自己的生活很悲慘,養了乙隻白眼狼,其實是父母造成的:

    1.父母對孩子太嚴格了。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面前嚴厲的代表,父母堅強,無所不能,什麼都做對了,所以孩子一定要聽父母的話。 但當孩子長大後,他遲早會明白,他的父母其實只是普通人,沒有那麼有權勢,沒有那麼權威,不值得崇拜。 如果父母自己和孩子親近,孩子還是會和父母親近,但如果父母和孩子都猶豫不決,不夠親近,孩子就會失去心中對父母的崇拜,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會越來越遠。

    其次,父母不尊重孩子,管理太多。

    無論孩子多小,他或她都有自尊心,所以他需要父母的尊重。 有些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財產,認為你是我生的,所以你在我面前沒有私隱,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雖然很多時候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在孩子心裡,會有一種被侮辱的感覺,因為他們被看不起,被侵犯了。

    他會發自內心地疏遠父母,一旦有了能力,他希望盡可能遠離父母。 當孩子長大,終於明白了父母的辛苦努力,他們想和父母親近卻找不到辦法,因為父母總是更關心他們找工作得怎麼樣,乙個月掙多少錢,有沒有女朋友,什麼時候結婚, 以及他們什麼時候會生孩子,這些都是孩子們不想談論的話題。

    3.缺乏與孩子的溝通。

    當孩子長大了,與父母疏遠的時候,當然有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溝通的問題。 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怎麼交流,孩子有話要說,想和父母談談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卻永遠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慰,只能換來一堂課。 孩子長大後,生活觀念和消費觀念不同,很多事情都要瞞著父母,不然就會被說教。

    當孩子想給父母買東西時,父母會不高興,會說還不如把錢給我,我給你存。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孩子對父母有一種天生的感情。 當他出生時,他能夠準確地說出他的母親是誰。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很多孩子與父母越來越疏遠,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樣。

    其實這樣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是很認真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未來,可謂是詳盡無遺。 但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所以在孩子面前總是顯得很嚴肅。

    雖然他們所做的確實是為了孩子的利益,例如,讓他努力學習,而不是挑食。 但對於乙個孩子來說,他怎麼能理解得這麼深呢? 大人的形象在孩子眼中會有一種自然的威嚴感。

    如果父母仍然總是抱著大人的架子,他們總是以一種命令的方式說話,他們永遠不知道如何表達他們的愛。 那麼孩子們就很難接近他們了。

    也許長大後,他們也會理解父母的辛苦努力,但那時他們已經習慣了與父母的冷漠關係,再次親近會很尷尬和迷茫。

    可以說,孩子會尊敬和崇拜這種型別的父母,但幾乎不會主動親近。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因為父母為了管教好孩子,會對孩子嚴格要求,讓他們不能和孩子過朋友一樣的生活,而父母的想法與孩子的想法不一致,導致不願意和父母親近。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1.不要在乎孩子的想法。

    孩子不是傀儡,隨著孩子長大,他們開始有獨立的思想。 然而,很多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總是習慣於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希望孩子能走父母指明的道路,卻很少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從長遠來看,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可能會叛逆。

    2.父母言行不一致,雙重標準。

    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比如不玩手機、多讀書等,但很多時候家長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 在很多家長眼中,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別在於是否足夠“聽話”,這樣的雙重標準,孩子怎麼可能對父母有好印象,願意和父母溝通呢?

    3.主題的中心始終是學習。

    雖然學習對孩子也很重要,但學習成績不應該是判斷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什麼話題都可以和孩子的學習掛鉤,孩子成績不好似乎沒什麼可取之處。 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成績好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孩子自然不願意把誠意給父母。

    2. 如何與孩子溝通。

    1.從心底尊重孩子。

    家長首先要明確,孩子是乙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附屬品,良好的溝通關係是建立在充分尊重的基礎上的。 面對孩子的一些意見,即使父母覺得自己不成熟、不完美,父母也不應該採取低姿態,應該認真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和孩子權衡利弊,一起決定。

    2. 平等溝通。

    像朋友一樣平等地與孩子溝通,最能體現平等的原則,在平等的基礎上,孩子更願意信任父母,向父母傾訴,也給父母進入孩子內心的機會。 與兒童的溝通應建立在相互協商、相互妥協和相互理解的原則之上。

    3.承認自己的缺點。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很多父母覺得自己需要保持絕對的權威,所以即使錯了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其實沒有人是完美的,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強,父母必須接受孩子總有一天會比自己更好的現實。 敢於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缺點,並虛心向孩子徵求意見,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暢通無阻。

相關回答
11個回答2024-03-13

小時候,他們比同齡的孩子思維更活躍,想法也更多,而這種型別的孩子喜歡投機取巧,養成習慣會令人作嘔。 犯錯不承認總是找藉口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父母認為孩子不吃苦就好了,但長大後容易犯大錯。 喜歡牽著羊的手的孩子,不要因為幾塊錢的東西而不屑一顧,長大後很容易誤入歧途,習慣了這種行為。

36個回答2024-03-13

麻雀受到驚嚇時,會增加其內部的腎上腺激素,而這種激素的增加會導致心臟跳動加快,慢慢地毒素會在體內自發形成,毒素的積累會導致小麻雀自行死亡。

24個回答2024-03-13

首先,轉移你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More

5個回答2024-03-13

夢見全家出遊,意味著你一開始表現得過於咄咄逼人,如果你看起來貪婪和不足,你很容易受到挫折。 正因為如此,他被別人請來幫忙,哪怕他不情願,但為了面子和愛的表現,他只好咬緊牙關走了下去。 最好不要這樣丟臉,否則別人的麻煩就會落在你身上。 >>>More

9個回答2024-03-13

我想是因為你現在迷茫,你不知道該怎麼辦,你夢見你小時候的樣子,因為那時候你無憂無慮,很多人都是這樣。 如果你的男朋友很好,主要是因為他的性格和性格都很好,我想你可以約會。 要知道,成功的男人一開始都是窮的,如果你性格堅強,頭腦聰明,他一定會成功,也許十年後也無所謂,只要你們兩個人好好相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