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來說:葫蘆絲,拉出主管就是樸實無華的Bau。
-
兩者幾乎一模一樣,吹法也一樣,在包上加乙個葫蘆,說不定就成了葫蘆絲!
-
兩者的聲音原理相似,都是銅簧振動的聲音,都有不同的鍵,音色也非常相似。
主要區別在於外觀,葫蘆絲由乙個吹嘴、乙個葫蘆和乙個帶有一兩個音管的主音管組成,而葫蘆絲只是一根長管。 由於這種形狀上的差異,按照中國器樂“八音”的分類,包屬於竹,葫蘆絲屬於匡。
葫蘆絲是垂直吹的,而bau是水平吹的。
-
1、結構位置不同。
兩個呼吸入口的結構不同,葫蘆絲是“突出的”,因此得名“吹嘴”,而Bau“不突出”,因此得名“吹嘴”。 兩口氣的口位置不同,葫蘆絲吹嘴的位置在頂部,這就決定了葫蘆絲必須垂直吹,葫蘆口位於左端,這就決定了葫蘆必須水平吹。
2.吹氣不同。
由於葫蘆絲“吹嘴”和八蕪的“吹嘴”結構不同,兩口的形狀也大相徑庭,所以傣族民間有句“嘴撅葫蘆,笑吹八蕪”。 兩者的標準唇形是:
葫蘆絲:吹嘴的嘴型與漢字“屋(噘嘴)”的發音相似。
Bau:嘴巴的形狀類似於漢字“七(咧嘴笑)”的發音。
3.呼氣方式不同。
正確的呼氣方法如下:
葫蘆絲:“t”在漢語拼音中是“tu”的意思; “k”在漢語拼音中代表“ku”。
Bau:“t”在漢語拼音中是“te”的意思; “k”在漢語拼音中代表“ke”。
仔細品嚐後,你會發現,用“噘嘴”很難準確地發音“te”和“ke”,用“咧嘴”也很難準確地發音“tu”和“ku”。 因此,在呼氣方法上不區分兩者是不科學的。
4.強調口語無義。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也可以得到乙個題外話的收穫,那就是在學習和練習葫蘆絲包的時候,我們不必考慮一些只涉及吹笛子的概念,比如口風、口力、風門等。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每一位發燒友,沒有必要在這方面浪費你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
《葫蘆絲八屋實訓課》是國家出版社於2002年12月出版的一本書,作者是李春華。 書中收錄了大量來自葫蘆絲和包的樂譜,適合讀者學習。
簡介:雲南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千百年來各族人民生活在這裡,用自己的勤勞雙手、智慧和智慧開墾這片土地,創造了燦爛多彩的民族文化。 葫蘆寺和包子是民族百園中的一根妙枝。
陵墓被燒毀了。 >它扎根於民族民俗的沃土,充滿魔韻,如今,它以民族特色樂器在獨奏樂器行列中贏得了海內外人們的喜愛,在藝術的殿堂中熠熠生輝。 如今,學習葫蘆四端胡和包的人越來越多,對玩尺線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針對現狀和廣大愛好者的需求,我整理了這本系統而全面的教程,其中收集了豐富的人們喜愛的民間音樂和流行音樂,以及大量的獨奏作品,適合各個層次的愛好者練習。
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希望同行們能夠改正。 由於條件的限制,它現在僅提供簡化版本。
我葫蘆絲是自學成才的,先說明一下葫蘆絲和豎笛不一樣,管音就是你按住七孔時的聲音,管音是這樣,聲音是那麼的la si do re mi so la,法的指法略有變化。 比如氣體的用途就不同了,呼吸的聲音越高,呼吸量越小,否則葫蘆絲就會被吹出來。 >>>More
當簡單聲音為 1 時,釋放第乙個。
一、二、三孔,吹出的是4個。 學了葫蘆絲,掌握了基本的教學、技巧、樂理之後,一定要練習吹出葫蘆絲的味道,吹出葫蘆絲的柔軟度! 這才是葫蘆絲吹得好不好的關鍵!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