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坍縮成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質量極限是多少

發布 科學 2024-03-21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中子星、白矮星和黑洞都是恆星衰變的產物,它們都是緻密物體。

    白矮星:如果一顆恆星在核能耗盡後質量小於太陽的質量,它就會變成白矮星。

    中子星:當一顆恆星耗盡核能後,如果它的質量介於太陽的質量之間,它就會變成中子星。

    黑洞:恆星在核能耗盡後,如果質量超過2個太陽質量,平衡狀態就不復存在,恆星會無限縮小,恆星的半徑會越來越小,密度會越來越大,最後達到臨界點,這時,它的引力大到所有核子, 包括光子在內,都無法逃脫,就像乙個漆黑的無底洞,所以被稱為“黑洞”。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黑洞:當坍縮恆星的半徑r收縮到r2gm(c c)(分母為c平方)時。 這裡m是恆星的質量,c是光速,g是引力常數。

    根據這個公式,如果太陽被壓縮成乙個黑洞,半徑只有3公里左右; 如果地球被壓縮成乙個黑洞,半徑將只有幾厘公尺。 每立方厘公尺的物質質量高達20萬億噸以上。

    中子星的密度約為每立方厘公尺1億噸。

    白矮星的密度約為每立方厘公尺4噸。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沒有辦法驗證,也沒有人真正探索過它。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一般來說,質量小於8到10個太陽質量的恆星最終可能會失去部分或大部分質量,成為白矮星。

    質量超過8到10個太陽質量的恆星最終會成為中子星或黑洞,因為它們的核心受到引力坍縮。

    但是因為在演化的過程中,恆星會噴射出一部分物質,這將對最終的結果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能說坍縮的核心質量是太陽的倍數倍,最終成為中子星。

    核心坍縮超過太陽質量倍的恆星最終會變成黑洞。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總結。 您好,親愛的,很高興回答您的<>

    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恆星演化的最終產物,它們很難自己形成新的恆星。 這是因為:1

    白矮星密度極高,但它們的質量太小,無法滿足核聚變的條件。 白矮星是以電子氣體為主的恆星屍體,核聚變已經停止,內部壓力來自電子氣體的排斥。 這使得很難積累足夠的氫氣來核聚變形成新的恆星。

    2.中子星的密度高達原子核密度水平,由中子組成。 這剝奪了恆星形成所需的氫和電子。

    中子星無法與氫融合,因此更難吸積足夠的氣體來滿足新恆星形成的條件。 中子星是恆星演化的終點,它們不再具備形成新恆星<>條件和能力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能形成新恆星嗎?

    您好,親愛的,很高興回答您的<>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都是純恆星演化的最終產物,它們很難自行形成新的恆星。 這是因為:1

    白矮星密度極高,但它們的質量太小,無法滿足核聚變的條件。 白矮星是以電子氣體為主的恆星屍體,核聚變已經停止,內部壓力來自電子氣體的排斥。 這使得很難積累足夠的氫氣來核聚變形成新的恆星。

    2.中子星的密度高達原子核密度水平,由中子組成。 這剝奪了恆星形成所需的氫和電子。

    中子星無法與氫融合,因此更難吸積足夠的氣體來滿足新恆星形成的條件。 中子星是恆星演化的終點,它們不再具備形成新恆星<>條件和能力

    <>親吻,就有了<>

    <>3.黑洞的超高密度使其在空間中保持平衡"黑洞",不再發射任何電磁輻射或物質。 黑洞內部的物質被其強大的引力場鎖定,阻止其在黑洞表面形成恆星或在黑洞外吸積。

    這剝奪了黑洞形成新恆星的必要條件和機制。 然而,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仍有可能在合併過程中誘發新恆星的形成:1

    雙白矮星的合併可以埋藏數英畝形成IA超新星,釋放出大量的氫,並可能誘導新恆星的形成。 2.中子星合相可以在合點形成瞬態"超新星",產生超新星**並吹走大量氣體,也可能誘導附近的氫氣形成新的恆星<>

    <>吻最終<>

    3.當乙個黑洞與其他恆星或星系合併時,它可以通過強遮蔽彎曲的引力來擾動周圍的氣體,並且在一定條件下,它會觸碰到情況,導致氣體坍塌,誘發新恆星的形成。 因此,儘管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自身難以直接形成新星,但在特定的合併過程或引力擾動下,仍有可能間接誘導周圍氣體坍縮並促進新恆星的形成。

    這也說明宇宙中恆星形成的機制錯綜複雜,值得進一步<>研究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