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鑑》的作者是:司馬光。
《資治通鑑》是北宋歷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和事件為依據,寫於周衛烈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周世宗仙德六年(公元959年)五代之後,涵蓋了十六王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本書中,編者總結了許多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申宗認為這本書“看過去,有治之本”,就是以史的得失為警示,強化統治,故命名為《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共294卷,約300萬字,《論異論》和《目錄》30卷。
作品影響:
司馬光在編纂修訂《資治通鑑》時,不僅把編年史恰當地揉成編年史,使編年史的細節與編年史的簡潔結合起來。
司馬光突破了這一舊作風,將年表、御史、曆法、天象、目錄、要點、索引三部分收集起來,開創了新型多功能編年史目錄,使《資治通鑑》更加完善,將中國歷史的編纂推向了乙個新的高度。
司馬光的文獻整理思想、模式和方法,不僅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豐富了中國古典語言學的理論,而且對語言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資治通鑑》(常建,簡稱“同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和事件為依據,寫於周衛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周世宗獻德六年(公元959年)五代之後,涵蓋了16個朝代和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通史編年史。
-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
《資治通鑑》的作者是司馬光。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的歷史學家、政治家和作家,屬於今天的山西。 他出生於仁宗包元年,上任後任職於龍圖閣知學,王安石當時的法律政治觀與法律不符,後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通史《資治通鑑》。
介紹
司馬光出生於宋振宗天璽三年,因為父親是當時的光善縣統帥,所以被封為廣。 司馬光六歲時,父親司馬馳教識字,七歲時,他不僅能背誦《左的春秋》,還能做出“砸缸救友”震撼景洛的東西。
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他花了19年時間編纂。 這部不朽的著作共計294卷,主要記錄了西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歷史事件,在中國歷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
《資治通鑑》始於周威烈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結束於周仙德六年(959年)。
《資治通鑑》的記載記載在前後1362年。 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個時期,即周五卷、秦朝三卷、漢朝六十卷、魏朝十卷、晉朝四十卷、宋代十六卷、齊朝十卷、梁朝二十二卷、 陳朝十卷,隋朝八卷,唐朝八十一卷,後梁六卷,晚唐八卷,後晉六卷,後漢四卷,週後五卷。
-
晉朝的分裂是指中國春秋末期,晉國被漢、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王。 司馬光編年史《資治通鑑》的記載,就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最初立魏四、趙姬、韓謙為太子......“作為春秋時期與戰國的分界線。
-
《漢記》第三十二卷二十四。 時間:西元前 13 年至西元前 8 年。 主要故事包括梁王劉立案、漢成帝立太子、王莽輔助政府等。
1.梁王和劉麗的案例。 丞相張瑜寫信給成帝,要殺了梁王,以回應梁王的違法行為,但中醫顧勇不贊成殺梁王,並提出了相應的原因和事件的影響。 最終,漢成帝“睡不治”,就完了。
這是最不受歡迎的做法。 這樣的問題在企業中經常遇到,一些民間有影響力的事件到高層都會保持沉默,這種做法弊大於二,一是企業無法形成統一的觀念,會逐漸演變成小幫派。 其實不管是消極的還是肯定的,對員工來說最重要的是公司的態度,沒有明確的態度,事件的影響會不斷蔓延,出現更多的負面聲音; 其次,會挫傷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很多時候,員工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議,在提交給公司之後,如果沒有明確的答覆,慢慢地沒有人會動腦筋去創新,企業的生命力就會下降。
因此,面對公司內一些有影響力的事件,決策者必須表現出明確的支援或反對態度,以避免企業內部出現多重“聲音”。
2、張裕總理。 我非常鄙視乙個人,但其適應性和思維的徹底性值得學習。 當漢成帝向百姓詢問王家獨裁時,張宇的第一反應是“見我老了,後人弱了,怕怨恨曲陽侯(王根)”,然後又說了一套關於“無聲奇勢亂”的話, 這完全回答了成帝的疑問,最終變得更加受寵,化解了與王根的恩怨,得到了王家的親近。
這個結果還是要歸功於張宇自身的思維能力和知識基礎。
3.王莽的輔助政府。 三十八歲,被排為三公爵,一如既往的節儉,更難得要求家人節儉。 是否是“裝飾性名稱”並不一定。 故事還在後面。
-
我夢想著買這本書,但疫情期間家裡沒有一本書,我真的很想買這本書讀。 究其原因,這本書是全國第一部編年史書,也是中國古代政府管理和自治的必修課本。 這是一本皇帝為了讓自己讀懂每個皇帝的心思和想法而專門安排的書。
《資治通鑑》一書是中國古代史學的傑作,材料細緻,結構完整,研究細緻,文筆舒適,知識恰當。 《四庫全書總目錄》被譽為:“史無前例”的書,梁啟超稱讚它為“天地大典”,一代偉人***又被譽為讀書圈點“資治通鑑”多達17篇。
我也喜歡讀書,這說明很多偉人都非常尊重這本書!
1.想輸就補,想拿就跟。這句話出自《周書》,在《資治通鑑》中,據說志伯的狂妄士兵低估了敵人,最後失敗了,別人用這句話來對抗劍丹,把城給了他,這是一種戰術思維。
2.才華橫溢,德行高尚,德行高尚,英俊瀟灑。 這句話說明,天賦和美德對彼此很重要。 才華橫溢,是錦上添花的美德;德是人才的核心,沒有德,再多的人才也無濟於事。
3.如果你充滿才華,你就被稱為聖人,如果你既有德行又死了,你就被稱為傻瓜。 德勝是君子,只有小人才是小人。
只有與德一起使用時,才是聖人,但又不相容,才是傻瓜。 而兩者中更重要的是,好德已經是君子了。 這告訴我們,在選拔幹部、交朋友的時候,不要被別人的才能蒙蔽了雙眼,核心是要注意對方的優點。
3.君子以為善,小人以為惡,以為善,善就是一切,以為惡者惡。 空虛煩惱的紳士用他的才能做好事,好事會繼續發生在他身上。
如果他被脅迫做壞事,壞事就會不斷發生在他身上。 這和積善宮一樣,會有餘暉,積斂惡宮會有餘暉,這和一回事差不多。
4.富人驕傲,窮人驕傲? 窮人驕傲,富人敢驕傲?
國王和驕傲的人將失去他的國家,醫生和驕傲的人將失去他的家,失去國家的人沒有聽說過要治療的國家,失去家園的人沒有聽說過要治療的家。 只有窮人和卑賤的人會驕傲,富人不會驕傲。 國王驕傲了,就丟了國家,醫生驕傲了,就失去了家人,誰也不敢接納那些失去國家和家庭的人。
因此,我們被告知,我們必須提防傲慢,特別是如果我們有才能或財富,我們就不能擁有這個。
5.家裡窮,想著好老婆,國家亂了。 這句話從字面上看很好理解。 它給我的感覺是一種有準備的思維,當它發生時,你什麼都想不起來,直到你需要幫助,但你應該在平時做好準備。
《資治通鑑》(常建作《通鑑》)是北宋歷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和事件為依據,寫於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周世宗仙德六年(公元959年)五代之後,涵蓋了十六代1362年的歷史,約300多萬字,有30卷《差異論》和《目錄》。 --引自百科全書。 >>>More
《資治通鑑》是一部通史,屬於史書。
《資治通鑑》是一部中國古代通史,作者是宋代司馬光,全書從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國時期,共1367年的歷史,跨越了230年,包括唐朝、五代、北宋和南宋。 本書本著“記完書”、“歷史不留痕跡”、“不砍人心”的原則寫成,從各個方面詳細敘述了每一件歷史事件的起因、過程和結果。 它不僅是中國古代史書上的傑作,而且被稱為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史學上的傑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