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如果你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那麼你就會看到你是什麼”的影象的提供者?

發布 文化 2024-04-27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樓主,有一件事你需要仔細了解,那就是你抄襲了不知道是誰解釋《金剛經》的那段話,措辭甚至解釋都非常不負責任,乍一看不像是專業的佛士的話!

    如果,如果是形體和外表,那麼不管我們是所謂的修煉,還是用什麼方法,只要他有形象,那麼我們一定能以某種方式見到他或見到他,對吧?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尼奧萊的身體是無相的,它不同於我們普通人和眾生,它受環境的極度限制,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也不是鬼神的“色體”聚集陰氣,受鬼道業力的限制。

    但是我們能看到佛陀嗎? 比如,如果你認為人類眼中最莊嚴、最完美的形象,照耀全身的應該是佛身,好吧,那麼如果你認為這是佛身,鬼神,甚至天王和魔王都有力量變成這個形狀, 那麼誰敢評判這個所謂的佛身的權威呢?如果這是佛身,那麼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身,那麼佛如此旺盛,又能成為什麼樣的佛呢?

    修煉屬於自己的天上好果子! 反正誰都可以改變這個佛身!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佛教中有乙個重要的框架需要澄清:佛教說什麼,用肉眼看它是什麼樣子? 還是有意識的頭腦(頭腦的頭腦)想象它的樣子,它被稱為看到它? 還是我過去看過佛像或佛像,甚至現在我心裡也看到了那些佛像的影子?

    希望房東考慮一下!

    另外,巴多的身體能看到佛陀嗎? 我沒有因此而死,我不敢胡說八道,但是我學過佛法,學過佛陀的親自指導,所以我敢堅定地說,如果我們在有生之年念佛! 或者說,如果心中修煉了觀想佛的功夫,我們死後的巴多身體也會繼承我們死前修煉的念佛觀佛的功夫!

    雖然我們看不見佛陀的《法門》(因為我們沒有放下各種執著,就像不摘下矇眼的紗布就看不見外面的世界一樣,即使我給你描述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因為你沒有親眼看到,你只是根據我的描述,在心裡想象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但是我們可以被佛陀開悟,甚至佛菩薩也示意和影響你,這是以經文為依據的,但諸天、妖、神的傑作或佛菩薩本身,也考驗你生前的靈功,生前對佛法的正確學習,判斷是非的能力。

    我聽說過巴多體救法卻沒讀過,現在有很多人盲目相信後人編纂的一些東西,而忘記了最權威、最無誤的指導是佛陀親自宣講的經文,而且有可靠的,不靠譜的不用冒險嗎, 是不是很傻?房東的最後一句話也很有意義!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你說的話讓我感到困惑。 我不知道這是否正確。

    當你在作品或夢中看到佛陀的形象時,這難道不是你真實本性提供的形象嗎?

    看清心的本質後,一切障礙都會被除去,你能看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還有功夫來了,佛陀有感應,顯露了佛的威力,也可見一斑。 要知道,巴多的身體可能比人體更徹底一點。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如果你看到的東西不是它們本來的樣子,你就會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

    樓主,先別嘲笑別人,先弄清楚文字的意思!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這句話的意思應該結合前一句“一切表象都是假的”,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菩薩和眾生不能以同樣的方式相見,為什麼? 也就是說,當你看到千千萬眾生不是真實的,但當你能夠看到實質時,也就是說,當你達到無色無相的境界時,你就達到了佛陀的境界。

    所有的表象都是虛假的,如果你看到不是表象的東西,你會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 “念《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果我們能夠證得世界的虛妄本性,不再執著於幻象,分離虛妄,不再想愛恨,我們就能看到佛陀的法。 法身是佛陀的真身,永遠遠離一切虛幻,是法界的真諦。

    佛教徒認為,我們生活的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從我們的內心物化出來的,而不是現實世界,而現實世界在另乙個空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現實世界是另乙個世界的投射。 我們看到的東西只不過是虛幻的,所以我們不能太過沉迷於現實。 自由自在地生活。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這意味著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虛假和不真實的。 如果我們能保持原心,當我們看到這些表象時,我們就不會被它們所迷惑,我們能夠意識到我們看到的表象不是真正的表象,那麼我們就能證得佛陀。

    的情況。 一切表象都是虛假的,如果你看到所有方面都不是表象,你就會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金剛經》在印度有開悟學者(Asanga、Sela)的注釋。 傳入中國,有對《三論》、《天台》、《仙壽》和《魏治》的注釋; 然而,中國佛教。

    各教派深受大乘佛教真實而恆定的唯心主義傳承的影響,表面上闡述了《金剛經》,但實際上闡述了永恆的佛性和如來西藏。 在三教交匯的大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對《金剛經》進行了評價,這是濃真論與儒道思想的混合體。

    《金剛經》刻於唐長慶四年(824年)四月,是劉公權之力。

    完成於四十七歲。 《金剛經》雕刻為橫石,共12塊,每行11個字,原石在宋代被毀。 1908年在敦煌石窟。

    經查,唐拓的那本孤書,乙個字都沒損壞,是敦煌文學中難得一見的珍品。 它由法國人希伯帶到國外,現在被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意識形態的引力。 1.關注“沒有表象”:例如,“所有的表象都是假的,如果你看到所有不一樣的方面,你就會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 “沒有自我,人與人如人,眾生如人,同住者; 沒有階段,也沒有非法階段”。 “不顯現”和原始般若的“不接受三摩地”。

    是無法相處的三摩地“,就像”超脫”。 《金剛經》說的是“無相”而不是“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老風格。

    2.注重“無我”的菩薩行為:例如,“如果菩薩有自、人、眾生、長壽的外表,他就不是菩薩。 “沒有佛法叫菩薩,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長壽。”

    然而,《金剛經》不僅說沒有自我,而且沒有形式,沒有規律。

    3.注重“利他主義”的菩薩行為:在般若的原意中,菩薩行為比自我更重要。 《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薩“報波羅蜜多”“報五神通”“證眾生”“莊嚴之地”。

    《金剛經》著重於菩薩的“受”、“救眾生”、“莊嚴之地”,這與《中品般若》中對利他主義的強調是一致的。

    第四,注重佛陀的理解:例如,“如果你看到一切不是表象的表象,那麼你就看到了佛”,“如果你與所有表象分離,你就會被稱為佛”,佛陀與所有表象分離。 佛陀救了一切眾生,但事實上,“沒有眾生來救他們”。

    如果乙個人能夠知道所有眾生的心,事實上,“所有的心都是非心,它們被稱為心。

    5.佛法並重:早期佛教把舍利佛塔看作佛,從低階到高階,般若寧願拿《般若經》,也不願拿舍利佛塔(重法)。 而《金剛經》是佛法佛(寶塔)(與《法華經》同

    同),如說:“若是經,甚是四經,就當知道,這裡,世間諸天眾生都是阿修羅。

    一切都應該供養,例如佛塔和寺廟”。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凡事能看質的,能看見真,質的就是眼看不見,恍惚。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任何外表都是假的。 如果你看到彼此不一樣的東西,你會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 翻譯為可見事物的表象,它們是虛假和不真實的。

    如果你能保持你原來的心,當你看到這些表象時,你就不會被它們所欺騙,你能意識到你所看到的表象不是真正的表象,那麼你就能達到如來境界。

    一切能看到的都是虛假的和不真實的。 但並不是說沒有相位,事物的相位都存在,只是本質是空,最終變成空,所以《心經》也說“一切法則都是空的”。 修行者要覺悟到方位的本質是空性,但不要執著於空性的本質。

    如果你對空性想得太多,你就會做出錯誤的行為。

    金剛經:

    過去,大法師說《金剛經》講的是緣起空,很多人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這意味著萬物都有由因緣結合而形成的階段,但最終的本質將是空性。

    因為所有的表象都是在人們的妄想執著中產生的,所以它們會使人執著。 只有把它看作是一種錯覺,我們才能理解修煉的真相,按照無住心的方法,踏踏實實地修煉。

相關回答
28個回答2024-04-27

梁山的百單八將軍中,不乏相當於當代警察職位的基層幹部和團體。 例如,吳松就是典型的。 吳松起初是個逃犯,然而,由於古代司法運作的靈活性很大,吳松一開始在柴晉的莊園裡躲了一段時間,而對政府的追捕往往不是一陣風之後追擊,所以吳松選擇在出風頭後離開柴晉莊園, 而且,在犯錯的過程中,殺死了乙隻老虎,被奉為虎中英雄。 >>>More

3個回答2024-04-27

了解>娛樂>腦筋急轉彎相關問題。

鳥兒們在天鵝湖邊飛回來,好話傳到了這對鳥兒的頭上。 這兩棵樹不在森林中心,它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