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問題最後只需要解決?

發布 科技 2024-04-27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只有兩兄弟:乙個不懂思想,乙個不懂開端。

    後學習就是乙個直接的例子:

    通過唯識學習的修持,修行者明白一切眾生都有心的八識,即所謂的眼、耳、鼻、舌、身、心、法、阿賴耶。 在對境界、種、功能的差異有了基本的了解,開始觀想和行動之後,也遵循了布施、發願、忍的六萬種行為,然後當他通過對六根六識的觀想,確認六根體和六識是虛假的、不真實的, 它們都是聚合存在,並且它們有生有滅,那麼今生的六識心我其實是無法去未來,也不是來自過去,而只有在這一代的根與塵接觸,實現自我的虛榮時才能運作, 那麼這個時候,他就要斬斷一念無明中見住處的無明。

    其果實的證據等同於聲音的第乙個果實(洞察力)。

    那麼,如果他進一步參與禪修,對應乙個念頭,他親眼目睹了身心阿賴耶的第八識,也證明了這第八識確實充滿了真正的法性,但其中也蘊含著汙染的種子,那麼這就是覺悟的證悟,也是禪宗的開悟和破解, 相當於其他教義的七居所。

    然後,如果他繼續學習,更深入地體驗第八識和前七識的運作,並如實修持內門的六層,並消除障礙,那麼當因緣成熟時,他將能夠看到佛性,即第八識的洞察力, 然後他就能證明----見聞覺的運作與佛性沒有分離,看聽覺知不是佛性,在山河之地也能看到自己的佛性,但在山河之地上卻沒有自己的佛性, 他也可以從其他有情的身體中看到他人的佛性,以及他自己的佛性。然而,佛性並不在他的眾生身上。此時,世間如夢,貪恨執念。 也相當於聲音的兩個果實(薄地)。

    後來,如果乙個人能繼續觀想八識心王和五根六塵的運作,並親眼目睹六塵的分離只是阿賴耶意識的證悟,並像映象一樣啟動無生法和忍的智慧,那麼他就是第一地的菩薩, 而像阿羅漢那樣的性障礙,也相當於三四果,但實際上不取證就可以得到四果的證據,只是因為無盡的大悲心願,他保持著迷茫,繼續竭盡全力去獲得四果。

    在那之後,直到他成佛,其實都是修煉足夠的知識,以增加智慧、思想和戒律,以及深廣和狹隘的區別。

    然而,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後學習也被賦予了乙個更受歡迎的方法:

    我們需要解決的是:世界和整個世界的現實是什麼?

    例如:生命如何誕生,死亡如何誕生,過程如何,回報如何,財富,婚姻,名利,才能,學識,技能等如何培養才能,成就種子,自然災害和地球的真實狀態如何,甚至。

    吃飯和睡覺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其實,如果真的能知道吃飯和小便的真實面貌,就相當於禪宗開悟心。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由於各種物質成分的分離和結合,因果關係的聚集產生了這個世界。 然而,物質世界是多種多樣的,只有當我們慢慢意識到它時,我們才能發現和理解它,這就是所謂的“唯識”。 這並不是說它只在被“識別”時才出現,而是因為它被“識別”才有意義。

    但意識的目的不僅僅是發現或發現什麼是知識,什麼是什麼樣的知識,而是最終讓我們知道,這種“意識”只不過是乙個因緣和諧的過程,也就是說,它既不是終點,也不是起點。 “唯知無界”理論的現實意義,是“緣起空性”的另一種說法。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高興地稱讚“愛奧尼亞郝”師兄法布施。 在課程結束時再說幾句話:

    意識是佛陀的三轉@@之時,為了證明沒有辦法忍受第一,菩薩說的“成佛之道”。 因此,它是公義的終極法則。

    因為它涉及阿賴耶所蘊含的所有種子,所以唯識的內容是原始地上的菩薩所修煉的“唯道知的智慧”。 這是初覺的菩薩無法知道的。 這是因為新開悟的菩薩只證悟了阿賴耶意識和身體的一般表象,還不能滲透進去。

    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般若總是有智慧的”。

    入地後,才是真正的覺悟和修煉(出家地位。 開悟的心是見道的位置:“斷一分苦(無無明),證菩提一分”。若修煉“塵沙混沌”“微妙混沌”,就會清淨圓滿,即成佛。

    因此,我們需要解決的是成佛的具體方法。 然而,普通人連續兩次轉@@的般若智慧也未能發起,更不用說只有知識的更深奧的智慧了。 因此,不可能理解,只有因為氣味才能種好根。

    南無大師釋迦牟尼佛。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最後是創造乙個“我”。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好問題,期待答案!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意識是佛教中的一種理論,指的是:"介意"或"意識"它是世界上唯一真實的存在。 意識理論是佛教唯心主義和老年人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佛教修行的基礎之一。

    意識是佛教菩提心學派的一種觀點,是佛教思想中人類對世界的感知。 其核心思想是,一切都可以通過頭腦來理解和認識,這是一種瞬間的現象。

    換句話說,知識分子認為事物不存在於外部,而只存在於人類的頭腦中。

    意識理論的出現更為複雜。 它既有從觀眾的頭腦中誕生的認識論成分,又有獨立發展的心理學理論內容。 從認識論的角度出發,遵循“瑜伽士之地論”,對客體、主體和理解過程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它與印度哲學的設計有關,它追求情感、慾望、思想等。

    意識理論分為兩個方向:一部分更注重人的思維能力和意識活動,稱為成為意識,是意識思想的外層流派; 另一部分側重於心靈內的世界及其特徵,稱為空性,這是其核心。 這兩種知識分子都有自己的重點。

    意識與冥想密切相關。 由於開悟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反思自己的思想來了解世界,因此冥想尤為重要。 在冥想中,人們可以冥想和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以了解我們身體的隱藏元素以及它們如何表現出來。

    乙個人的思想、愛好、快樂和痛苦都是自己創造的。 因此,我們必須思考我們的想法從何而來,以及它們是如何產生的。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梵文vijnapti-matrata,音譯為Virodima Lamata,梵文倒置,稱為知微,翻譯為只有中文和土耳其語的知識。 知者心的別稱,所謂唯知,就是簡單地除去心外的規律,選擇心。 這就是真我和真法在外在世界的存在,它顯示了內在世界的真法。

    換句話說,意識的教義指出,我們心靈之外的所有現象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心顯現的,也就是從第八個阿華耶的種子中顯現出來的,因此除了心靈之外,所有現象都不是真實的。 因此,有人說“沒有知識的領域”;或者從一切現象的自我意識方面,稱為“只有意識的變化”。 大乘佛教瑜伽派的重要術語之一。

    意思是說,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由心實現的,在心之外沒有獨立的客觀存在。 它也被稱為“只有知識沒有國界”。 根據這種觀點,眾生可以分為八種“知識”。

    前五種感官是其他外部物體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 第六意識是具有想象、思考等統一感官功能的意識; 第七意識是終極意識,是潛在的自我意識; 第八意識是阿賴耶意識,它是前七種意識的根源和核心。 阿賴耶覺知包含一種叫做種子的精神因素,可以在世界上產生各種現象,因此它也被稱為“藏覺”或“種子意識”。 就阿賴耶維持種子和身心器官的能力而言,它也被稱為“掌握意識”。

    意識的認識論分為“看”(認知的主體,即認識的能力或功能)和“方面”(認知的物件,即反映在主觀認知中的形式),然後把認知從知覺中分離出來。 此時的體驗可以給阿賴耶斯留下新的印象,形成新的種子。 世間萬物,都不過是藏在阿賴耶覺知中的不同性質的佛法種的顯現,所以說境界是從認知開始的,只有認知才沒有境界。

    “意識無國界”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派宗教理論和實踐的基石,也是中國佛教地質論學派、攝政學派和佛法派的基本觀點。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4-27

管理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管理實踐者總是有n個需求,管理學者總是有n個解釋,但n個需求和n個解釋並不總是相互對應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創業者往往在某些方面出類拔萃,但在實現企業價值的過程中,或者結合企業中的各種人為因素,使利益相關者的價值最大化,往往忽略了其中之一。 >>>More

9個回答2024-04-27

螢幕重新整理率可能設定不正確。 普通的液晶屏一般是60Hz,新的可能有120Hz、144Hz等。 >>>More

8個回答2024-04-27

翻譯:中庸的智慧是與生俱來的。 他比一般的天才更有天賦。 >>>More

4個回答2024-04-27

南京金闕T3木門生產管理軟體,能使木門企業真正實現資訊化,快速實現企業利潤倍增,在同行業中快速發展,徹底解決十八個基本問題: >>>More

14個回答2024-04-27

1.生理因素的解決方案。

心理因素是指由情緒、壓力等心理問題引起的磨牙。 在情緒興奮或壓力大的時候,乙個人的肌肉會變得緊張,包括咬肌和顳肌,這會導致牙齒接觸不均勻,從而導致磨牙。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