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與中國經濟發展關係研究述評

發布 財經 2024-05-10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全球變暖已經導致海洋表面普遍變暖、海平面上公升和海冰消失。 根據測潮站實測資料,近年來我國沿海海平面呈顯著上公升趨勢,近年來年均上公升公釐。

    預計到本世紀末,中國沿海的海平面上公升將達到幾厘公尺。 中國氣象局氣候專家丁一輝教授表示,海平面上公升將對中國產生嚴重的社會經濟影響。 由於中國漫長的海岸線,它擁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國民經濟。

    中國科學院院士石亞峰教授表示,全球變暖帶來的氣溫公升高可能導致降水量大幅增加,海洋和陸地蒸發速度加快,可能給世界帶來更多的重大旱災和洪澇災害。 當前,全球異常天氣條件引發的乾旱、洪澇、颱風、沙塵暴等天氣氣候災害,嚴重影響了許多國家的農業、交通、能源和水資源。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頻繁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佔全年GDP的平均水平。

    全國政協副主席胡啟立指出,我國發展面臨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退化三大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與氣候條件有關。 深入了解全球氣候、東亞氣候、中國氣候以及各地地方氣候變化規律,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丁一輝教授表示,氣候變化甚至會對保險業和其他金融業產生不利影響,因為它會“增加風險評估的不確定性,甚至導致風險評估錯誤,這將導致保險賠付增加,減緩金融服務向發展中國家的擴張。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就是適應氣候環境的過程。 中國氣象局氣候影響評估首席研究員朱長漢表示,中國充分考慮了這些專案對氣候的影響,並將可持續發展納入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退耕還林(湖泊、草原)等一系列改造自然的重大專案。 據悉,未來一年,我國氣象工作將完善和擴大氣象系統觀測,加快氣候系統資源共享,加強氣候系統探測,增強氣候工作服務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同時,中國將進一步推進氣候影響評估與應對措施研究,深入研究氣候對我國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體系的影響,準確評估重大專案建設對氣候可能產生的影響,為專案建設提供及時有效的氣候保護和氣候應用服務。 國家氣候委員會主席、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表示,全球變暖問題涉及各國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利益,已成為國際環境外交的熱點問題。 中國氣候工作在國際環境外交中面臨著維護發展中國家權益和保護全球環境的雙重任務。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我頭暈,你們都在這裡,我說怎麼在soso找到這個問題。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這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乙份關於鏈源全球變暖的重要報告,詳細討論了全球變暖的影響、風險和適應策略。

    2、rockström, j., et al. (2017).

    a roadmap for rapid decarbonization. science, 355(6331), 1269-1271.

    本文提出了快速減碳的路線圖、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實現減排目標的可能途徑。

    3、nhamo, g. (ed.).

    2020).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he role of 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 resources.

    springer.

    該書匯集了多位作者的工作,討論了全球變暖對環境可持續性的影響以及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在應對全球變暖中的作用。

    4、adger, w. n., et al.

    2018). social-ecological resilience to coastal disasters. science, 309(5737), 1036-1039.

    本文研究了全球變暖對沿海地區的影響,並提出了提高社會生態復原力以應對沿海災害的建議。

    5、edenhofer, o., et al. (2014).

    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該書是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一部分,討論了減緩全球變暖措施的機遇和挑戰,包括能源轉型、碳定價和技術創新。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大氣溫室效應引起的全球變暖主要有三種對策。

    首先是減少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目前,最可行的辦法是廣泛植樹,加強綠化; 停止砍伐森林。 陽光的光合作用吸收並固定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

    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利用化學反應來吸收二氧化碳,但它們在技術上並不成熟,在經濟上難以大規模實施。

    第二個方面是適應。 無論如何,這是必須考慮的事情。 例如,除了修建海岸防護堤壩等工程技術措施防止海水入侵外,當地農作物的種類和品種也要有計畫地逐步改變,以適應逐漸變化的氣候。

    在日本北部,由於夏季涼爽,過去沒有種植水稻,或者產量很低。 然而,由於耐寒和抗逆品種的開發,即使是最北端的北海道,現在不僅能夠種植水稻,而且能夠生產高產。 這是乙個很好的例子。

    由於氣候變化是乙個相對緩慢的過程,只要及早確定氣候變化趨勢,就可以確定和實施適應措施。

    第三個方面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這是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各國領導人簽署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主要目的(框架是指比較原則,意為進一步具體化)。 該公約要求發達國家到2019年將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復到1990年的水平,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轉讓技術,以幫助它們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因為過去100年全球大氣CO2濃度的快速上公升,主要是發達國家的排放造成的。 發展中國家首先必須擺脫貧困和發展。 發達國家有義務這樣做。

    但由於《公約》是框架性的、不具約束力的,CO2減排直接影響到發達國家的經濟利益,一些發達國家不僅不減排,反而加大了排放量,2019年不可能減少到1990年的水平。 在2019年12月11日結束的第三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日本京都)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進行了激烈而激烈的鬥爭,最終發達國家做出了讓步,最終通過了《京都議定書》。 《議定書》規定,到2019年,所有發達國家應將六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和三種氯氟烴)的排放量從1990年的水平減少。

    這與發展中國家要求的到2019年減排15%和到2020年減排20%的目標相去甚遠,但這是一項具有約束力的減排國際協議。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全年溫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決定種植哪種作物的主要因素,溫度和溫度引起的降水的變化會影響糧食作物的產量和作物分布型別。 氣候變化導致生物區和生物群落的空間(緯度)分布發生重大變化。 比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區的平均氣溫比現在高1,使得在挪威種植玉公尺成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歐出現了小冰期,平均氣溫只比現在低1-2,導致挪威一半的農場放棄耕種, 冰島的農業活動幾乎完全停止。

    除此之外,全球變暖還將加劇高溫、熱浪、熱帶風暴和龍捲風等自然災害。 因此,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公升,世界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分布將發生重大變化。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1.冰川融化和海水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公升。

    2.導致生態系統調整,影響生物分布的數量和多樣性。

    3.增加能源消耗,進一步加劇變暖趨勢。

    4、世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糧食總產量下降。

    5、乾旱、降雨、洪澇等災害頻發。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全球變暖的影響是什麼? 有些因素我們可能經常忽略!

相關回答
28個回答2024-05-10

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More

15個回答2024-05-10

中國經濟發展比以往更快,可以從一些經濟指標中得到證明。 >>>More

5個回答2024-05-10

它面臨的困境如下:

1、收入分配不均:全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拉大,這些不平等可能導致經濟不穩定。 >>>More

15個回答2024-05-10

只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才能激發經濟持續增長的內在動力。 北京大學國家會計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表示,今年以來,在巨集觀調控方面,我們充分發揮了市場作用,保護了各地各行業發展的積極性,使這一輪經濟加速不僅能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同時也防止了重大的經濟起伏。 >>>More

7個回答2024-05-10

這種資源還是在谷歌上搜尋,如果有人曾經在網際網絡上發布過,或者有****,一般都會被收錄在搜尋引擎中; 如果找不到,可以找個相關的論壇,最好是人氣高的那種論壇,註冊成為會員,發帖求助,會有高手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