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最深刻的物理實驗是轉動慣量實驗和傅利葉光譜組合實驗,這兩個實驗都非常簡單,本來應該花十分鐘,但我花了乙個小時才把它們弄得一團糟。
-
高中物理,一些電學實驗。 我組的同學是個著急的人,他上來就要拉電線,我說我們先捏一下電源,你慢慢把它倒過來,然後我拔掉了電源。 過了一會兒,他答應了,伸手去拿電源,在插座上拍了一巴掌,我還沒反應過來就炸了。
-
我記得做過乙個實驗來測量液體的粘度係數。 這是乙個比較完整的力學實驗,也包含了很多理論推導。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這種實驗時,我感覺我的眼界開闊了。
-
所教的是物質的昇華,即碘的加熱,然後碘昇華成氣體。 然後在上面蓋上蓋子什麼的,氣體碰到蓋子上,碘元素就冷凝了。 完成後,我取下蓋子,直接放在鼻子上,深吸一口氣。
你感覺如何? 是瞬間被擊中後腦勺的感覺,然後眼睛變黑,大約2秒。
-
其中乙個測驗是聞到氨味,有兩個瓶子,然後說出裡面有什麼。 我按規矩用手扇了扇子聞了聞,當老師問我裝的是什麼時,我的大腦突然短路了,我忘記了。 就在老師轉身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他拿起其中乙個瓶子猛地吸了一口,氨的味道直衝頭而來。
-
有一種實驗叫做半導體溫度計。 我需要電烙鐵來連線電線,我和旁邊的同學合作。 因為我和我的伴侶約好了,我用手按了按電線,他打來了電話。 想想真是愚蠢的決定,他完全烙印在我的手上。
-
慣性實驗,平拋實驗。
-
高中時的乙個物理實驗是光的衍射,乙個長長的圓柱體,擺弄了很久才看到實驗現象。
-
有一次去上表演課,在課堂上做了乙個關於碘昇華的實驗,我永遠不會忘記,表演老師告訴同學們,“開啟試管塞子,就能聞到碘的味道,這是一種擴散現象。 “大哥,你難道不知道碘蒸氣有毒嗎?
-
有個物理實驗做十一線法測電阻,十一根一公尺長的線就這樣擺放,感覺自己像個六指琴妖。
-
高中物理實驗是: 驗證力 1 的相等四邊形規則目的:驗證平行四邊形規則。 2.驗證動量守恆定律原理:兩個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碰撞,水平方向的外力為零,動量守恆。
長度的測量。
會使用游標卡尺和螺旋千分尺來掌握測量長度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勻速變速的直線運動。
右圖為點計時器鋪設的紙帶。 選擇一條清晰的點跡線,丟棄開始時比較密集的點跡線,從方便測量的地方取乙個起點o,然後(每5個間隔點)取乙個計數點a。
找到與任何計數點相對應的即時速度 v:例如
其中 t=5
使用“差分法”找到乙個:
使用上圖中任意相鄰兩個線段的位移來查詢 a。
-
1 長度的測量。
2.研究勻速變速的直線運動。
3 **彈性力與彈簧深度的關係。
4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規則。
5 驗證動量守恆。
6 研究平拋動作。
7 驗證機械能守恆。
8 用乙個鐘擺測量重力加速度。
9.用油膜法估計分子大小。
10 通過描摹在電場中的平面上繪製等電位線。
11 金屬電阻率的測定。
12 描繪了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13 電流錶改裝電壓表。
14.使用電壓表電流錶測量電池的內阻和電動勢。
15 用萬用表檢測黑匣子中的電氣元件。
16 練習使用示波器。
17 感測器的簡單應用。
18 玻璃折射率的測定。
19 雙縫干涉測量的波長。
-
1.研究勻速變速的直線運動。
在計時器下方點綴紙張的膠帶。 選擇一條清晰的點跡線,丟棄開始時比較密集的點跡線,從方便測量的地方取乙個起點o,然後每5個間隔點取乙個計數點A、B、C、D。 使用已鋪設的紙帶測量相鄰計數點 S1、S2 和 S3 之間的距離,並找到與任何計數點相對應的即時速度 v:
如(其中 t=5.
2.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規則。
目的:通過實驗研究合力與分力的關係,驗證平行四邊形力定律。
裝置:方木板、白紙、圖釘、膠條、彈簧刻度(2片)、尺子和三角板、細線。
本實驗的目的是利用兩個彼此成角度的力來產生相同的效果,看平行四邊形規則計算出的合力是否在實驗誤差的允許範圍內等於該力,如果在實驗誤差的允許範圍內相等, 驗證了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規則。
3.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使用描摹法)。
目的:明確平拋是水平和垂直運動的組合運動,物體的初始速度將利用軌跡計算出來。
實驗原理: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是兩個子運動的綜合,乙個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等於平拋物體的初始速度; 另一種是垂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在做平投運動時,用帶孔的卡片確定球的多個不同位置,然後跟蹤運動軌跡,測量曲線任意一點的坐標x和y,然後找到小球的水平部分速度,即平拋物體的初始速度。
4.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驗證自由落體期間機械能是否守恆,以及紙帶的左端是否是帶有夾具的砝碼的末端。
再做一些實驗,選擇一條清晰的痕跡,然後首先。
第一點和第二點之間的距離接近 2mm。
用刻度測量從0點到各點的距離h1、h2、h3、h4、h5,用“勻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等於截面位移中的平均速度”,計算各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2、v3、v4, 並驗證各點對應的重力勢能減少MGH和動能增加是否相等。
5.使用描摹法在電場中在平面上畫出輪廓線。
目的:模擬具有恆流場(直流電源連線到圓柱形電極板)的靜電場(等距異種電荷描繪輪廓法)。
實驗中使用的電流錶是**中零刻度的電流錶,實驗前應確定電流方向與指標偏轉方向的關係:電流錶、蓄電池、電阻、導線按圖1或圖2連線,其中R為電阻較大的電阻, R是電阻很小的電阻,電流錶的另一端可以用導線的A端進行測試,可以確定電流方向與指標偏轉方向的關係。
-
重要的實驗考試大概有15門左右,但程度不同,有的要求從實驗目的到實驗程式都非常詳細,誤差分析也很重要,但總體重點是一樣的,力學和電學是靈魂,重點放在這兩部分。 老師們一般總結一下,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基本儀器的使用仍然是實驗複習的基礎。
不管我們前一年有沒有測試過儀器的使用,都要熟練使用常用的物理儀器,這些儀器是實驗的基礎和實驗的工具,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在這方面有必要花一些時間。 常用儀器有十三種,有天平、游標卡尺、螺旋千分尺、天平、秒錶、點計時器、彈簧刻度、溫度計、電流錶、電壓表、多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
這些工具的使用在每本評論書中都有非常詳細的描述,本文將不討論。
其次,要從多個角度重新審視和結合實驗部門。
在物理實驗的一般回顧中,我們不應該孤立地看待每個實驗,而應該從這些實驗的原理、步驟、資料收集和處理方法的異同來對這些實驗進行分類,從而形成不同的實驗部分。 通常,我們會有意識或不自覺地將實驗分為力學實驗、電學實驗、熱學實驗和光學。 但是,這種處理方式只是對物理教材知識體系的重複,大多也是為了講解的方便,沒有太多的創造性,不足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實驗的科學思維方法。
例如,對於力學部分,該部分由驗證力的合成和分解、點計時器的使用和勻速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測量、機械能守恆定律的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驗證等實驗組成, 以及動量守恆定律的驗證。
我們也可以把視野再擴大一點,從各個角度重新組合新的實驗部分,比如實驗可以按測量型別和驗證型別分為兩個部分,實驗可以根據可以用影象處理的資料和不能用影象處理的資料分為兩個部分。 我們可以這樣提示學生把板塊分割,但是要把乙個具體的實驗歸類為板塊,這是讓學生自己思考的,比如用影象法處理資料,學生熟悉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和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 但圖紙必須是直線,否則不好對付。這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其實有很多實驗可以這樣處理,都可以歸類為使用影象法處理資料,比如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我們測量週期t和擺長l,然後用公式計算, 書中採用測量幾組然後求平均值的方法,現在我們可以取 L 和 T2 4 2 作為坐標軸,將實測資料放入跟蹤點,畫一條直線,求出斜率為 g。
這個**很正式,上面有相當多的資訊。
-
勻速運動(即用紙帶點綴)、牛頓第二定律(與前面的程式非常相似)、平拋、機械能、電阻率、伏安法特定曲線、多計量、光的衍射、動量的實驗。
大概就是這樣吧,希望在以後的研究中對實驗問題保持謹慎,注意細節。
-
1.測量擺錘L的長度:用公尺尺測量擺線的長度,用卡尺測量擺錘d的直徑; 測量週期t:
掛上擺球,然後鬆開,當擺球在一定時間通過最低點時按下秒錶,開始數“1”深,然後數到擺球第60次通過最低點,按下秒錶停止計數時間,讀取時間t,計算單擺t=t的週期; 將測得的 l 和 t 代入公式 t = 2 l g 作為鐘擺週期以計算 g; 改變擺錘長度進行多次測量,得到多個波段的區域性g值,然後取g的平均值。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框架是一樣的,但不同的是高中物理用的是更高階的數學,比如三角學等等。 大學畢業後也是一樣,物理是用來高等數學的。 此外,初中的物理大部分是定性的,而高中的物理是定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