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誰提出率先開闢“西域南道”?

發布 歷史 2024-06-10
2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東漢時期,是班超首先提出“西域南道”。 歷史上,“西域南路”特指我國玉門關外地區,途經塔里木盆地東部樓蘭至崑崙山脈。 起初叫“南道”,後來改名為“南江”。

    另一條是在玉門關外,穿過天山山脈,這條路叫“北路”,後來改為“北疆”。

    那麼為什麼要開闢“西南地區之路”呢? 首先,西部地區地理位置優越。 漢朝時期,西域是匈奴的避難所,成為北匈奴的補給站。

    完全有可能與附近的草原一起恢復游牧經濟。 再加上西漢的戰爭,這個地方完全不再處於漢朝的控制之下,匈奴開始成為這裡的主人,使這個地方成為了豐富的糧食供應站。 其次,公元73年,班超奉命攻打匈奴,開闢西域。

    同年,班超重新開放絲綢之路,以爭取西域各地區漢朝的支援。 <>

    班超曾是東漢的文士,父親班彪、哥哥班古、妹妹班昭都是史學家。 因為班固在工作期間擅自篡改記載的歷史被監禁,他的哥哥班超為他哥哥辯護。 這場勇敢的辯論使班超聲名鵲起,又因為他的軍事實力,劉莊看重了他,於是被派往西域。

    班超從榮氏手中扔了筆,後來又派使者到西域為東漢王朝爭奪西域。 班超生活在乙個充滿正義感的時代,後來東漢大部分人都變得非常謹慎。 班超從西域回來後,將自己的功績分給了同志們。

    班超進入西域,成功地為後來的西域平定奠定了基礎。 後來,班超在西域駐紮了三十多年,因種種大功被朝廷封為定遠侯,於是班超也有乙個召喚:班定遠。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東漢時期,是班超提出率先開闢“西域南路”,因為當時東漢無法打敗北匈奴。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東漢時期,是班超首先提出開闢西域南道。 班超攻打匈奴,開闢了西域。 班超重新開放絲綢之路,以贏得漢朝在西域的支援。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漢代時,西域是指甘肅省玉門關、陽關以西,即今新疆及其他地區。

    甘肅玉門關:

    玉門關,漢武帝開闢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漢朝是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因此遺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部。 元定或元豐中(西元前 116 年至西元前 105 年)在酒泉和玉門之間修建了長城,並建立了玉門關。

    現存城牆完備,整體呈方形,東西長24公尺,南北寬公尺,遺跡高公尺,全部用黃色橡膠粘土製成,面積633平方公尺,西牆、北牆各開一扇門,城北坡下有一條東西向的大巷子, 是歷史上中原西域的道路和驛道。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8屆會議上,玉門館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聯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走廊路網”遺址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陽莞:

    楊莞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處的古色古香的海灘。 西漢知觀,因地處玉門關南,故得名,而玉門關是當時通往西域的門戶。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南絲綢之路必須經過的關口。 景區內有許多漢代文物和文物,如古陽關遺跡與老螞蟻、陽關風水、陽關古道、壽昌城遺址、漢代長城遺址、漢代武瓦池遺址等, 西土溝(唐無滷溪)遺址、古墓、古陶窯等。

    2006年,陽莞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楊莞先後被評為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酒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榮獲省文博工作先進單位、省文物保護先進單位、甘肅省首批“歷史再現”文化遺產示範館等榮譽稱號。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張健. 張騫(西元前164年,西元前114年),紫文,漢中縣城谷縣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谷縣),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開拓者,故鄉陝西省漢中市城谷縣以南2公里處的博望村。

    張騫充滿開拓進取精神,在西漢成立第二年(139年前),奉漢武帝之命,以甘父為嚮導,率領百餘人前往西域,開闢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 也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授予他博望侯爵。歷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遷的西域之行是“空心化”,即“開橋埋路”。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和探險家,“絲綢之路的先驅”,“第乙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和“東方的哥倫布”。

    他將中原文明傳播到西域,將汗馬、葡萄、苜蓿、石榴、亞麻等品種從西域國家引進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漢武帝時期,因為要攻打北方的匈奴,所以想找一些幫手。 當時有人提出,有乙個少數民族叫大越氏,原本居住在中國西北,後來被匈奴打敗,他們的首領的頭顱被匈奴人砍下當酒器當酒器喝,他們的人現在去了西域,認為他們一定很討厭匈奴人, 不如派人聯絡大越人,一起攻打匈奴。於是漢武帝採納了他的建議,派張騫為使者前往西域。

    張騫派使者到西域後,找到大岳氏族的人,發現他們已經安定下來,不想報仇。 於是張騫回到漢朝,向漢武帝匯報此事。 漢武帝打敗匈奴後,又派張騫前往西域,這次是為了向西域各國示好。

    張騫帶著大量的珍貴物品來到西域送給西域首領,各部落首領對漢朝十分感激,還派人回訪。 隨著時間的流逝,漢朝與西域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慢慢地,漢朝確立了在西域的統治地位。

    漢宣帝在位期間(西元前60年),漢朝在西域正式設立行政機構,稱為“西域護法”,管理西域事務,西域正式成為中國領土。 西漢滅亡後,東漢王朝首先建立,對西域的控制力日益下降,匈奴再次控制了西域。 東漢朝向西域以外派遣階級。

    班超到達西域後,殺死了匈奴派來的使節,再次控制了西域。 班超統治西域幾十年,贏得了這裡百姓的心,當他晚年想回老家時,西域不少人都痛哭流涕,不肯讓他離開。 從此至東漢滅亡,西域一直依附於**政權。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狹義的西域是指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帕公尺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和以南,新疆廣大地區。 廣義的西域是指狹義上通過西域可以到達的所有地區,包括中西亞和印度半島。 西部地區國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北部準噶爾盆地邊緣,以高原融水為生的綠洲。

    西域從漢武帝劉徹時代起就屬於漢朝。 當時,西域有36個國家。 漢朝西域保護國位於巴音郭林蒙古自治州倫台縣(簡稱“霸州”)。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嘉峪關以西,漢代沒有玉門關,唐代才有玉門關!!

    漢代所指的西域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崑崙山---祁連山之間的河西走廊。

    2.新疆中部和北部主要分布在吐魯番盆地和天山南部。

    3.內蒙古西部。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漢書》名列:“西域以孝之初,三十六國,後略有分五十餘,都在匈奴以西,烏孫以南。 (1)“漢武帝四年(西元前101年),在倫台、曲歷設立使節,這是中原王朝在西域設立官員的開始。

    漢宣二年(西元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都城,統一了西域30多個“城邦”。 管轄區域包括西部的綠嶺和費爾干納盆地以及西北部的巴爾喀什湖。 從東漢末期到魏晉時期,西域長石、吳國相繼建立,統治西域。

    東晉仙河二年(公元327年),繼魏晉王朝之後,錢梁政權除隨魏晉建立外,還設立了高昌縣(今吐魯番),使縣製在西域首次實行。 前秦、後梁、西涼、北涼繼承了這一制度。 北魏設立了杉善鎮和雁栖鎮。

    此後,西域出現了漢人建立的高昌政權。 與此同時,突厥人奮起攻西域,隋立了杉善縣、即墨縣、義烏縣和西域統帥。 唐石義、習、丁三州,以及安溪、北亭兩州,管轄巴爾喀什湖、楚河流域等西部廣大地區,遠至鹹海和阿姆河以西,以及帕公尺爾高原。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在漢代,人們稱玉門關,陽關以西,包括今新疆、西亞、中亞和更遠的西域。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今甘肅省陽關以西,玉門關,即今新疆及其他地區,統稱為西部地區。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今甘肅省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即今新疆及更遠的地方,稱為西部地區。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漢代是指玉門關外的西域,即近代的新疆一側。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今天的新疆地區及其他地區。 位於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甘肅。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應該是現在的新疆和河西走廊等地區。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今玉門關,西距甘肅和新疆。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新疆地區和新疆西部地區。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敦煌和玉門關位於崑崙山脈以西。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它指的是今天的新疆地區和歐洲等地區。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事實上,它就是今天的甘肅和新疆地區。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穿過河西走廊後,新疆地區。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新疆和哈薩克等 斯坦。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青藏和更遠的西部。

  24.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派張騫去西域。

    張騫第一次西域之行,不僅是一次極其艱難的外交之行,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學考察。 張謙在廣袤的西部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研究工作,並親自走訪了西域國家和中亞的大灣、康居、大岳石、大夏等國。

    回到長安後,張騫向漢武帝詳細匯報了所見所聞,解釋了青山東西部、中亞、西亞乃至印度其他國家的地理位置、特產、人口、城市、兵力等情況。

    這份報告的基本內容是司馬遷將其儲存在《史記:大宛烈傳》中。 這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最可靠的記錄,是研究這些地區和國家古地理和歷史的世界上最珍貴的資料。

    漢武帝對張騫西域之行的成果十分滿意,特意任命張騫為太中大夫,並授予其父親唐義“馮使君”的稱號,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25.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張倩. 張騫,西漢漢中城谷(今陝西城谷)人,著名旅行家和外交家,曾兩次出使西域

    1.第一次任務:西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派使者前往大越氏,請求大越氏和漢朝從側翼包抄匈奴,但未果。 他於西元前126年返回中國。

    2.第二次任務:西元前119年,奉命派使者前往烏孫,花了幾年時間才回到長安。

    3.張騫兩次出訪西域時,先後與副使團訪問了大灣、康居、大夏、安溪等國,發展了漢朝與中亞國家的友好關係。 同時,許多西域產品陸續引進中國,大量中國絲綢等商品也運到西域,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26.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張騫,張騫的西域使者帶回了其他製造精鋼的材料(西域的名字,其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鋼鐵),比如碳素,漢代工廠加了一定比例的鑄鐵,以獲得比西域更好的“精鋼”(比其他國家少了很多無用的雜質的原因), 這使得漢朝的軍隊裝備在短時間內比其他國家更強大。

相關回答
15個回答2024-06-10

應該有,但它並不出名。 因為佛教是從西域傳到中國的,所以所謂的“外國僧人會誦經”。 佛教剛傳入中國時,是外國僧人出名,即西域的“胡僧人”。 >>>More

8個回答2024-06-10

岑鵬命令侍衛放鬆對俘虜的監督,俘虜趁夜逃走,將岑鵬的計畫告訴了秦風,岑鵬以攻東西取勝。

14個回答2024-06-10

公平,以當時公認的形式。

15個回答2024-06-10

卞闕:我上初中的時候就學會了。

14個回答2024-06-10

愛心覺羅——紅力,即清高宗——乾隆皇帝。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