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專利被侵權,我該怎麼辦? 如何確定專利是否被侵權?

發布 科技 2024-06-19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專利權人發現侵權人侵犯其專利權後,也可以直接向侵權發生地或者被告所在地的有關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經濟損失。 同時,有權對侵權人的侵權事實和證據申請訴訟保全,並申請法院禁令禁止侵權人繼續侵權。 為保證經濟賠償的有效執行,專利權人在提起訴訟的同時,可以向受理法院申請對侵權人財產進行同等數額的訴訟保全。

    在向法院提起訴訟時,選擇起訴的法院可能具有:

    1)對被控侵權發明權、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進行製造、使用、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場所。

    (二)實施專利工藝使用場所,實施使用專利工藝直接取得的產品的使用、要約銷售、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場所;

    (三)專利設計產品的製造、銷售、進口等行為的發生地;

    (四)假冒他人專利行為的發生地;

    5)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2、原告僅對侵權產品的生產者提起訴訟,不起訴銷售人,侵權產品的生產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由生產地人民法院管轄; 生產者與銷售商為共同被告的,由銷售地人民法院管轄; 如果銷售人是製造商的分支機構,原告起訴侵權產品的製造商在銷售地製造或銷售,則由銷售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3.專利權屬糾紛,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發生專利合同糾紛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合同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約定,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地、標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但不得違反等級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1.專利本身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 判定專利是否侵權,祥恆需要比對對方產品的技術特徵是否完全覆蓋了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徵,如果必要的技術特徵構成全面覆蓋,則可以認定構成侵權;

    2、涉案產品或技術方案是否屬於專利權利要求要求的保護範圍;

    3.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製造、使用或者許諾銷售涉案產品。

    如何應對專利侵權。

    1、協商和解:專利權人與被控侵權人可以自行協商,也可以在其他第三方的調解和調解下達成和解協議,解決爭議;

    2、行政查處,如有初步證據,專利權人可以向專利局等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專利權人應當採取行政措施,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進行調查核實,並作出是否侵權的認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十條。

    專利行政部門作出准予實施強制許可的決定時,應當及時通知專利權人,並予以登記、公布。

    授予強制許可的決定應當根據強制許可的理由,並規定實施的範圍和時間。 強制許可理由被取消且不再發生的,專利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專利權人的請求,經審查後作出終止強制許可的決定。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3)將非專利產品假冒專利產品。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1)專利本身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

    判斷專利是否侵權,需要比較對方產品的技術特徵是否完全覆蓋了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徵,如果必要的技術特徵構成全面覆蓋,則可以認定構成侵權。

    2)案件所涉產品或技術方案是否屬於專利權利要求書請求的保護範圍。

    有必要將專利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進行劃分,再對相應的技術特徵進行對比,進而判斷被訴侵權的技術方案是否構成對專利權利要求的同一侵權。

    (三)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基礎業務為目的,製造、使用或者許諾銷售涉案產品。

    1.侵權的概念和特徵。

    侵權行為人的概念: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別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權行為。

    首先,侵權行為是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這種行為必須造成損害。 僅無害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損害賠償包括金錢等物質損失,以及人身傷害、死亡和精神損害。

    只有損害的存在才能反映國家、集體或他人或其他人的合法財產。

    其次,侵權行為屬於民事犯罪。 民事違法行為一般分為三種型別; 第一種是侵犯他人財產權、人身權利、智財權或者其他合法權益的行為,稱為侵權行為。

    2. 如何應對專利侵權。

    專利被侵權後,一般有三種解決方式。

    1)協商和解:專利權人與被控侵權人可以通過自行協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調解和調解下達成和解協議,以解決爭議。當提出談判意向時,一般可以向侵權方發出侵權警告函,但警告函具有威懾作用,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2)行政查處:專利權人有初步證據的,可以向專利局等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專利權人應當採取行政措施,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進行調查核實,並作出是否侵權的認定。在行政調查處理過程中,有關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調解專利侵權的民事責任。

    3)向法院提起訴訟:專利權人也可以親自向侵權發生地、被告所在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1)利用涉及有效的中國專利;2)利用必須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或授權;3)實施必須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行為人是否有主觀意圖不是乙個形式上的要素。 但是,它可以用作衡量情節嚴重性的基礎。

    構成專利侵權的實質要素,即技術條件,以及該行為的實質實施是否屬於專利權保護範圍。 如果行為人涉及的技術特徵屬於專利權保護範圍,則行為人構成專利侵權。 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

    1)行為人涉及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全部相同,構成侵權;

    2)行為人涉及的技術特徵多於專利的技術特徵,也構成侵權;

    3)行為人涉及的技術特徵與專利的技術特徵相同,但不同的技術特徵等同於專利的技術特徵,仍構成侵權;否則,不構成侵權。

    這裡的技術特徵等價性,是指技術領域的普通人可以推斷出兩種技術特徵相互替代,效果是一樣的。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受法律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 專利侵權分為直接侵權和間接侵權兩大類。 直接侵權。

    這是指行為人直接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 其表現形式包括:製造、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專利產品的行為; 使用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間接侵權。

    這是指行為人自身的行為並不直接構成侵犯專利權,而是實施誘導、教唆、教唆或者幫助他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間接侵權通常是為直接侵權創造條件,常見的表現形式有:行為人銷售專利產品的零部件、專門用於實施專利產品的模具或用於實施專利工藝的機械裝置; 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者委託轉讓專利技術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專利,即不得製造、使用、許諾銷售; 出於生產和經營目的銷售或進口其專利產品,或使用其專利工藝,或使用、要約銷售、銷售或進口直接根據專利工藝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授予後,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不得實施專利權,即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製造、要約銷售、銷售或者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專利侵權糾紛發生後,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當事人不能或者不願意協商解決的:1)可以請求專利管理部門處理,專利管理部門發現侵權成立時,可以責令立即停止侵權; 當事人對專利事務部門的處理不滿意的,可以自收到處分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侵權人逾十五日不提起訴訟,仍未停止侵權的,專利行政部門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二)當事人不能或者不願調解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和解。

    當事人對專利權申請權或者專利權屬有爭議,提請專利行政部門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可以請求專利行政部門中止專利權的審批程式。

    專利行政部門的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生效後,當事人應當向專利行政部門提出恢復程式的書面申請,辦理相關手續,請求書附專利行政部門的決定或者生效的人民法院的判決書。

相關回答
4個回答2024-06-19

專利侵權訴訟中的被告在專利侵權訴訟中往往做出以下抗辯:被告辯稱其實施的技術是通過技術轉讓合同從第三方合法獲得的。 這種抗辯不是針對專利侵權的理由,而只是針對侵權責任的抗辯。 >>>More

10個回答2024-06-19

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一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與專利工藝不同的證明; 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專利事務主管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出具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 解釋:本條是關於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擅自實施專利而產生的糾紛的解決。 >>>More

4個回答2024-06-19

專利權是受法律規範保護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創造向國家審批機關申請專利後,依法通過審查後,在規定的期限內享有專利申請人的專有權。 >>>More

5個回答2024-06-19

專利申請? 樓主說應該是專利申請檔案,那你就找個專利**代理機構吧!

5個回答2024-06-19

專利被侵權後,一般有三種解決方式。 1、協商和解:專利權人與被控侵權人雙方可以自行協商,也可以在其他第三方的調解和調解下達成和解協議,解決爭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