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秦時期到元明時期,絲綢之路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發布 旅遊 2024-07-11
1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絲綢之路的發展可以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促進民族融合,促進國內外先進文明成果的交流。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絲綢之路的發展其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開放,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交流更加方便。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絲綢之路的發展是連線東西方非常重要的陸路通道,在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絲綢之路開通於西漢。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線中國和西方的貿易路線,是漢武帝在張騫派使者到西域時開闢的,從首都長安(今習)出發,經甘肅和新疆到中亞和西亞,連線地中海國家的陸路通道。

    漢武帝派張騫為使者出訪西域,開闢一條從首都長安起,經甘肅、新疆,到中亞和西亞,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路通道。 東漢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洛陽,其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生產的絲綢,在明代成為一條綜合性道路。

    據史料記載,絲綢之路始於漢代,興盛於漢漢時期,由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開創。 傳說元朝成立第二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率領一支百餘人的船隊,以匈奴為嚮導,前往西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外交活動。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絲綢之路開通於西漢,當時以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和西亞,也是連線地中海各國的直接陸路通道。 絲綢之路的最初目的是運輸中國絲綢,因此被稱為“絲綢之路”。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貿易路線,與南方的古代茶馬之路相比,西漢的張遷和東漢的班超在西域開闢了一條陸路通道,從長安(今習)和洛陽開始,經過甘肅和新疆到中亞和西亞, 並連線地中海國家。這條路也被稱為“陸上絲綢之路”,以區別於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其他兩條運輸路線。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西漢時期,張騫的西域使節開始了。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絲綢之路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漢朝的繁榮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這條絲綢之路仍然是中西交流的重要路線。

    商品交易所:商隊主要從中國運送鐵器、黃金、銀器、鏡子和其他奢侈品。 珍稀動鳥、植物、獸皮、藥材、香料、珠寶等被運往中國。

    文化交流:中國古代技術傳到西方,造紙和紙製品傳遍中國和世界各地。

    宗教思想的交流,使中西文明得以接觸、碰撞、相互學習,從彼此的體系中吸收自身文化發展所需的養分,相互滋養,使人類在征服和征服的過程中不斷前行。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西元前202-8年),當時漢武帝派張騫到西域開闢一條從首都長安(今習)開始的陸路通道,途經甘肅和新疆,到達中亞和西亞,連線地中海國家。

    東漢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洛陽,其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生產的絲綢。

    2014年6月22日,由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東段“絲綢之路:長安至天山走廊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個通過跨境合作成功申報世界遺產的專案。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正式開的就是西漢。 然而,事實上,在北絲綢之路上,商朝和周之間有過人文交流。 例如,單人騎馬的藝術就是在那個時候傳播的。

    它曾經在馬車裡。 南方絲綢之路要早得多。 商朝有。

    草原絲綢之路甚至更早。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絲綢之路的開通不是為了商業目的,而是為了軍事戰略的最初目的(尋找越氏圍攻匈奴)。 業務是額外的。

    中國的封建政策是重農業,壓制商業。 而如果你看過漢長安的地圖,你會發現這個城市基本上都是黃城區,只有東西市場的西北角,基本上沒有居民區。 也就是說,定居點遠離集市,都在城外。

    其實哪怕是東城西城,隋朝以前的城池管理也嚴於律己,城裡天是打鼓開關,關城後還要趕人出去。 更不用說商業稅收了。 是老石農工,生意到盡了。

    客觀地說,中國從來都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也就是說,幾乎只要農戶之間簡單的易貨貿易就能滿足生活和生產的需要,而日出和日常收入,就真的不行了,也沒時間去城裡開商買賣東西。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宋朝。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貿易路線,與南部的古代茶馬之路相比,張騫在西漢武帝時期首次開闢了絲綢之路,被稱為“空路”,之後, 漢朝頻頻派使者到西,漢武帝時期最遠的漢使去了利軒(今埃及阿里讚塔大港),羅馬人征服了敘利亞的塞琉古帝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後,通過餘下帝國從絲綢之路獲得了中國絲綢, 貴霜帝國和阿克蘇姆帝國。西漢末期,絲綢之路一度被切斷,東漢的半朝在閉關58年後重新開闢了西域,羅馬帝國也首次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了當時的東漢都城洛陽。 在這條漫長的道路所運載的貨物中,中國絲綢最具代表性,因此得名“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之間的商貿之路,也是促進亞歐國家與中國友好交往、交流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歷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去西域的張騫,從容榕扔筆的班超,東遊永平尋法的佛教徒,以及從西方學經的玄奘,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 這條 7,000 公里長的道路經過 300 多年的歷史和世代的形成,並經過了幾代人的維護和使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絲綢之路已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一切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統稱。 有“西北絲綢之路”,是西漢張騫在西域開闢的官方通道; 有“草原絲綢之路”,北至蒙古高原,再向西至天山北麓進入中亞; 有從習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崎嶇不平的“西南絲綢之路”; 還有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從南海到阿拉伯海,甚至遠至非洲東海岸。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1、宋代,我國航海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船體艙、思南等發明極大地促進了航海;

    2、宋代商業繁榮,宋代太祖、太宗都下令鼓勵商業活動,宋代商業幾乎到了極致;

    3、南宋時期,統治區沒有大規模的礦藏,日本、南洋等產量較多的地方必須通過海路到達,這促進了海域的崛起;

    4、由於西夏、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中歐之間的公路通道相繼被切斷,對商人徵收高額稅率,極大地抑制了陸路貿易,商人為了換取高額利潤,不得不改變水路,將絲綢、瓷器、香料等貨物運往歐洲, 這導致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相關回答
4個回答2024-07-11

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跨亞洲大陸的重要交通路線。 自西元前119年張騫使西域以來,逐漸出現。 從中國古都長安(今習附近),沿渭水向西,穿過河西走廊(今甘肅省,狹長地帶),到達敦煌,出玉門關和陽關,進入“西部地區”(今新疆和西部地區)。 >>>More

8個回答2024-07-11

絲綢之路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通道,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絲綢之路不僅將造紙術引入中國,還引進了葡萄、辣椒、核桃等水果、藍寶石、玻璃製品等裝飾品,來自中亞的佛教,以及漢明帝統治時期西域來訪僧人翻譯的佛經和建造的寺院。 自西元前119年張騫使西域以來,逐漸出現。 >>>More

10個回答2024-07-11

絲綢之路,簡稱絲綢之路。 它指的是西漢(西元前202-8年),由張騫的使者開闢西域,從長安(今習)開始,經過甘肅和新疆,到中亞和西亞,連線地中海國家(這條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於其他兩條運輸路線,將來稱為“絲綢之路”)。 絲綢產品是這條道路向西運輸的貨物中最有影響力的,因此得名。 >>>More

13個回答2024-07-11

東海絲綢之路。 西元前1112年東海航線開通後,他從山東半島的渤海灣港派海豹到朝鮮教蠶織。中國的養蠶、繅絲和織絲技術首先通過黃海傳到朝鮮。 >>>More

7個回答2024-07-11

絲綢之路張騫派使者到西域,開闢了一條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通訊線——絲綢之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再分為南北兩條路,南路出陽關(今敦煌西南, 甘肅)向西,經鄯善(今羅布諾爾附近),沿崑崙山北麓,經於闐(今於闐)、沙東、埔里(今塔什庫爾干),翻過青嶺,到大岳石,再向西到安溪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羅馬共和國),或從大岳石向南進入體毒(印度);北路西起玉門關(今敦煌西北),經前車石國(今吐魯番附近),西經天山南麓,經雁栖、疏勒,翻過青嶺,到達大灣。 再往南北到康居和仙彩; 西南到大月,休息。 這條跨歐亞航線上交易最多的商品是絲綢,因此得名“絲綢之路”或“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