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之(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習縣人,中國教育家、思想家。
民主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協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8年,十七歲的他住進了杭州廣潭匯濟醫堂。 1917年秋,他回國,先後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國立東南大學任職。
教授、教務長等 自1926年以來,《中國教育改進學會關於全國農村教育改革的宣言》相繼發表。 1929年盟約。
漢大學授予他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對中國教育轉型的貢獻。 1931年,他編輯了《兒童科學叢書》。
這本書。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鼓舞下,他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 1945年,他當選為中國民主人士。
聯盟常務委員會委員、教育委員會主席、教育委員會主席。
1946年7月25日上午,由於長期過度勞累,他在上海不幸去世,享年55歲。
-
陶行之是中國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戰士、愛國者,是中國救世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陶行志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為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他不僅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的教育實踐。 仔細考察陶行之的教育思想,創新就像一塊錢,貫穿了陶行之教育思想的方方面面。
這裡的創新,是指淘汰不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舊”,創造符合社會進步和歷史進步的“新”。 創新還有打破偶像、打破迷信、掙脫教條束縛、擺脫僵化習慣思維的意義。
-
陶行之,生於1891年10月18日,卒於1946年7月25日,漢族,惠州佘縣人,原名溫君,大學期間,他崇拜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理論,取名“知行”。 畢業於金陵大學文學系(1952年併入南京大學),是中國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戰士、愛國者,是中國救國協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中國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先後創辦了孝莊學校、生命教育學會、山海工程集團、育才學校、社會大學等。 他提出了“生命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教與行合一”三個命題,生命教育理論是陶行之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 郭沫若曾讚嘆道:
2000年前的孔忠尼,2000年後的陶行之”。 為紀念人民教育家陶行之,上世紀八十年代,安徽、南京、上海經省(市)委、省(市)政府批准,興建陶行之紀念館。
-
教育家、學者、思想家 主要成就:開創中國現代教育典範 代表著作:《中國教育轉型》《古廟鐘記》《翟府自由談》《行之書》。
-
陶行之(,漢族,中國民間教育家、教育家、思想家、民主鬥士、偉大的共產主義鬥士、愛國者。 他是中國人民救世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
陶行之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對教育和教育方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