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孟子莊子資料與3》 內容 5

發布 文化 2024-03-12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孔秋(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二十七月”,西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十一月”)。

    “中尼”字是第二個。

    春秋時期的漢人、魯人。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編纂了中國第一部編年史《春秋》。

    據有關記載,孔子生於魯州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南新鎮鹿園村); 孔子去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市以北的泗水,也就是今天的孔子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收錄在《論語》和《孔子家族史記》中,後者儲存在前秦、秦漢時期。

    孟子(西元前372年,西元前289年),明珂,子子玉(待考,字子或子律)。 戰國時期魯國人,陸國慶父親的後裔。 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是《孟子》一書的作者。 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大師。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個人小意見:《論語》主要寫的是孔子,孔子更講究“仁”,《孟子》要講究民生,從底層做起,而《莊子》則更講究禪宗和不作為之道。 我上高中了,記得一點!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要仁慈,原諒自己,因為你不會讓他們對你這樣做。 這是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孟子論語》。

    老子莊子.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論語》和《孟子》都是儒家著作的經典之作,“孝”是兩部著作都強調的問題。 下面對比一下《論語》和《孟子》中“孝”含義的差異。

    1.在《論語》中,孝是指“三年不改變父親的方式”,不違背父親,三年內不改變父親制定的一套規矩,不比藍好。 這種片面的強調是放在兒子對父親的服從上。 在《孟子》中,孝是“克己”,就是父母有大錯要改正,這是他們的孝,不要讓自己的大錯放任不管。

    孟子的這種觀點顯然比孔子的觀點更先進、更合理。

    其次,《論語》還將“孝道”與治國之道聯絡在一起。 這種現象在孟子中很少見。 孔子畢生的理想是建立乙個充滿仁愛的社會,這需要大家彼此相愛,雖然這個父權制社會有嚴格的差異,但孔子認為這不是障礙,一方面,他要求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要有孝敬父母的心,處於上位的人也不例外, 修煉自己安撫他人,以孝道為靈感,百姓就奔赴,孝心倡導;另一方面,平民百姓和貴族階級相愛,上層人士當然要孝順天下百姓。

    孔子用“孝”來維護國家和社會的穩定,闡釋了孝是仁的基礎的真理。

    通過《論語》和《孟子》中“孝”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思想中“孝”的異同。 雖然孔子和孟子對“孝道”的看法大致相同,比如贍養父母、孝敬父母、按禮儀規則對待父母等等。 不過,孔子和孟子在“孝道”上也存在一些微妙的差異,比如孟子比孔子更懂得糾正父母的大錯誤,他可以比藍人更好; 再比如,孔子把孝與治國掛鉤,孝是孔子的治國之道,等等。

    “孝”在儒家的解釋中大致相同,但不同的儒家學者對“孝”的一些含義存在細微的差異。

相關回答
3個回答2024-03-12

人類的開端?。? 《論語》有這個?

9個回答2024-03-12

莊子(約西元前369年--西元前286年),又名周,子秀,孟城縣東郊人(今城關鎮東城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作家。 莊子一生寫了十多萬字,書名是《莊子》。 這份檔案的出現,標誌著戰國時期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非洲的地步; 深奧深厚的層次,是我國古籍中的瑰寶。 >>>More

5個回答2024-03-12

這都是關於孔子的,是他組織的一首民歌,是他說的一首民歌,還有乙個弟子讓他說的。

6個回答2024-03-12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乙個人,當時王室開始衰落,禮節制度開始崩潰,孔子提出的思想主要是恢復舊的禮樂制度,他的思想是以“仁”為核心,從個人出發,然後延伸到周邊地區乃至整個國家。 >>>More

19個回答2024-03-12

具體如下:1.紫說:“不要說發生了什麼,不要勸誡它,不要責怪過去。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