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m=3原因是:第二次加水10克後,有氯化鉀不溶解(因為後來加水後就溶解了),將剩餘的固體質量12比了兩次,可以看出每10克水可以溶解,第四次留下3克不溶, 這與第二次僅不同,表明 3 克都是 Mno2,因此第三次加水的剩餘質量為 3 克。
2)3)溶液:氧氣xg設定
2kClO3=mNO2=2kCl + 3O2 (和加熱符號) x 245 x=
答:產生氧氣。
-
(1)B取的稀鹽酸與樣品恰好完全反應,燒杯和稀鹽酸的質量加上新增的氯化鈉的質量減去燒杯和反應後剩餘物料的質量,就可以知道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 如:
75g+、65g+、65g+,可以看出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是樣品為4克時產生的二氧化碳,說明75g稀鹽酸一定多,65g稀鹽酸可能就是反應結束; 在第二種和第三種情況下,鹽酸的量相同,樣品為4g,5g均產生二氧化碳,說明樣品為5g,樣品為4g,正好是完全反應。 綜上所述,學生B服用的鹽酸恰好與樣品完全反應。
2)na2co3---co2
x106 x=44 所以 x=,即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是。
則氯化鈉的質量為 ,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 。
3)na2co3+2hcl=2nacl+h2o+co2
y117/y=44/ y=
反應後燒杯中NaCl的總質量是,由於樣品與稀鹽酸充分反應,反應後燒杯中只剩下NaCl和水,因此反應後得到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學生 B 是 65+
2hcl+na2co3===2nacl+ co2+ h2o
x= y=氯化鈉質量分數。
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
分析:1.通過比較A和B,知道A中鹽酸過量,再比較B和C,知道C中樣品過量,所以B的反應恰好是完全的。
2.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智易產生的二氧化碳為:65g+4g——從而求出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
3.反應後有兩份氯化鈉**,乙份在樣品中,另乙份生成。
解決方法:(1)學生B服用的稀鹽酸恰好與樣品完全反應。
2)設樣品B中碳酸鈉的質量為y1
2hcl + na2co3 === 2nacl + co2↑ +h2o
y1 65g + 4g --
找 y1===
所以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為:
4g --4g x 100%
= (3) 設 B 中產生的氯化鈉質量為 y2
2hcl + na2co3 === 2nacl + co2↑ +h2o
y2 65g + 4g --
找 y2===
所以溶液中氯化鈉的總質量為:
4g --=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解的質量為:
- 25g ===
因此,溶液在完全反應後獲得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x 100%===
-
學生 B 是正確的,並且完全反應,使用前兩行的資料並減去第三行作為 CO2 質量,求解列方程。
-
產生二氧化碳。
na2co3+2hcl=2nacl+h2o+co2x y
106/x=117/y=44/
x= y=1,原混合物NaCl
2.反應後溶液的質量分數。 (
-
如果犯了錯誤,則獲得的溶液的質量大於原始三個質量的總和。 錯了,不要這樣做。
-
飽和度,硝酸鉀過量,溶液 50 + 15 = 65 g
質量分數 15 65 * 100% =
-
假設稀溶液的質量是xg,其中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都有x*,得到x=3500g,所以加水的質量=3500-1000=2500g
-
1kg濃硫酸,溶質質量分數為98%,其中H2SO4質量為1 98%=
稀釋成溶質質量分數為28%的稀硫酸,溶液質量為980 28%=3500克。
所以需要新增的質量是3500-1000=2500克。
-
原液中硫酸的質量為1000*98%=980g,原液中水質為1000-980=20g
製備溶液的總質量為980 28%=3500g,所需水的質量為3500-20=3480g
-
因為,在20°C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克,也就是說,100克水最多只能溶解36克氯化鈉,而現在將40克氯化鈉放入100克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只能得到溶液的質量: 100 + 36 = 136 克。
同樣,36克氯化鈉只需要100克水的質量即可完全溶解。
1.讓質量x的溶質在原稀硫酸中
產生的氫氣質量由化學方程式計算為 (2 98) x 固體量(金屬質量 + 硫酸溶質質量 - 產生的氫質量),並列出乙個方程式 >>>More
甲烷燃料電池。
陽性:2O2 + 8E- +4H2O = 8OH - (在 B 處) 負值:CH4 - 8E- +10OH- = CO32- +7H2O (在 A 處)。 >>>More
m稀硫酸=密度*體積=立方厘公尺*500立方厘公尺=535gm硫酸=m液體*p%=10%*535g= >>>More
補充條件:稀鹽酸按73g滴加即可完全適合反應)因為稀鹽酸含有 10% HCl,所以有 HCLN(HCl)=m(HCl) m(HCl)=Na2CO3 + 2HCl=2NaCl + H2O +CO2 x Y Z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