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條例》屬於行政法規嗎?

發布 社會 2024-07-18
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物業管理是指物業管理單位接受物業所有人和使用單位的委託,進行城市居民小區居民生活的日常維護、維修、補救服務,並提供與居民生活相對應的其他服務,對房屋建設及其裝置收取一定費用的管理形式, 公共設施、綠化、健康、交通、公共安全和環境外觀。物業管理部門在收取正岐物業費時,應當履行上述義務。 但是,物業部門是否應該對使用者財產的安全負責,應該取決於你與社群之間的物業合同,如果合同約定物業部門對社群的安全負責,同時保證社群居民的財產安全, 那麼物業管理部門應對事件承擔全部責任。

    如果合同中沒有約定的,物業管理部門有一定的責任保護小區居民的財產安全,如果保護不足以造成居民的損失,物業部門應承擔責任,但具體分析是全部還是部分, 如果盜竊結果與財產保護不足以產生直接關係,則財產應承擔全部責任。如果這種關係是間接的,則承擔部分責任。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物業管理條例》是法律。 制定《物業管理條例》是為了規範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按照物業管理服務合同,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以及業主、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對房屋及配套設施裝置及相關場地進行維修、保養、管理的活動。

    物業管理是指綠化管理。 要制定和實施《社群綠化管理條例》,為業主和使用者提供舒適、溫馨、優雅的生活環境。 衛生管理。

    要做好環衛管理工作,為業主和使用者提供舒適乾淨的環境,滿足業主和使用者的生活需求。

    法律依據

    物業管理條例

    第三條 國家提倡業主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選擇物業服務企業。

    第四條 國家鼓勵採用新技術、新方法,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物業管理和服務水平。

    第五條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八條 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應當組成業主大會。

    業主大會在物業管理活動中應當代表和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的合法權益。

    第九條 物業管理區域設立業主大會。

    物業管理區域的劃分應當考慮物業共用設施裝置、建築規模、社群建設等因素。 具體措施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條 在同一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業主,應當在設在區、縣人民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的指導下成立業主大會,並選舉業主委員會。 但是,如果只有乙個業主,或者業主人數較少,全體業主一致同意不設立業主大會的,則業主應當共同履行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職責。

相關回答
2個回答2024-07-18

親愛的,感謝您的耐心等待,《物業管理條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的行政法規。 2003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第379號令,根據2007年8月26日《關於修改物業管理條例的決定》首次發布,根據2016年2月6日《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發布,根據2018年3月19日《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三次發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物業管理活動,為了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擇物業服務企業,業主、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對房屋及配套設施裝置及相關場所進行維修、保養、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環境衛生及相關秩序的活動。 >>>More

5個回答2024-07-18

《物業管理條例》如下:

1、為規範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More

8個回答2024-07-18

法律、行政法規和社會團體可以授權實施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有資質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不得由其他人員實施。 >>>More

9個回答2024-07-18

地方性法規,即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或者批准的規範性法律檔案,其效力不能延伸到全國,而只能在地方具有法律效力。 在當代中國,地方法規是最大的法律淵源之一,包括一般地方法規和特殊地方法規。 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城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牴觸的前提下制定。 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公布。 >>>More

4個回答2024-07-18

2、主動與企業建立“夥伴關係”。 3、要用“營銷文化”推動準市場化融資。 為了促進服務,要學習“公益營銷”,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公益的有機結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