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業不發達,像乞丐一樣的人會餓死在街上嗎?

發布 歷史 2024-05-02
2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古代農業不發達,不僅乞丐會餓死在街上,普通窮人也會餓死,如果有災年,餓死在街上的人太多了。

    1、就算是平年,也會有乞丐餓死在街上天寶十一年,在安祿山準備造反前夕,在京城生活了十年的杜甫離開京城回老家探親的路上,在街上看到乙個乞丐餓死了, 他見過長安權貴們的奢侈生活,寫下了“竹門酒肉臭,路上有凍骨”這首詩,雖然不久後安石起義爆發了,但很明顯,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天下還是太平的,但到那個時候,人們已經因為貧窮而餓死在街頭。

    其實這在封建時代是很正常的現象,有時候,老百姓缺衣少食,而乞丐一般都是一些失去土地,沒有任何生存本領的人,他們要生存,就必須依靠別人的施捨,雖然不缺酒缺肉吃, 但權貴的家裡一般都會有很多人守著家,更何況是乞丐,就是普通人很難接近,所以乞丐只能向普通人乞討,但是在農業不發達的古代,普通人連自己家都很難養活,還有多餘的食物給乞丐? 因此,乞丐餓死在街上是很正常的。

    二、饑荒之年,街頭餓死的乞丐較多 明崇鎮出現時,有一段難得的小冰期,持續了十年,因為農業不發達,乾旱缺水灌溉,莊稼大減,再旱造成蝗災,蝗蟲過境,到處走, 所有的莊稼都被吃光了,但從朝廷到當地缺乏科學的應對方法,百姓被迫繼續流亡,許多人在流亡途中餓死。

    據明朝官方統計,災區最嚴重的是十房九空,有的地方甚至整個村子的人都餓死了,餓死的屍體堆在街上,沒有人被埋葬而這種悲慘的局面,在我國古代史上也不例外,在那個農業不發達的時代,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即使農業不發達,乞丐也不會餓死在街上,而且因為當時物價水平很低,乞討生存並不花多少錢。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絕對。 無處不在的飢餓不僅僅是乙個成語。 這也是對古代生活的真實寫照。 乞丐沒有生計,在饑荒期間最有可能餓死。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會餓死。 古代農業不發達,生產能力低下,一旦發生天災和人禍,吃不飽飯,依靠朝廷的救濟糧食根本不夠。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古人耕種土地,但產量卻無法保證,因為古代技術沒有那麼高,沒有雜交水稻,一旦遇到天災人禍,這個季節基本沒有收成,還出現了饑荒。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因為古代人口比較稀少,大部分土地都是荒地,當時的工具也比較落後,所以食物不多。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古人也耕種土地,但古人種的糧食大部分都要交給國家,養不下多少,沒飯吃,就餓死了。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幾千年前,中國人自己學會了種植他們應該能夠填飽肚子的莊稼。 再加上中國古代的人口明顯少於近代,那麼為什麼很大一部分古代人經常餓死呢? 根據有關資料,我們可以知道,中國古代人雖然非常善於種植一些農作物,但人們的農作物經常受到一些自然條件的影響,如洪水和乾旱。

    另外,在中國古代,經常有戰爭,這些戰爭會導致很多人被拉去當兵,但很多人家裡缺少有用的勞動力,一般留下一些年老體弱的婦女和兒童,戰爭會導致一部分土地無法耕種。 因此,古代雖然很多人會自己種一些莊稼,但往往會因為缺乏食物而餓死。

    一、古代人餓死的原因 古人很擅長種莊稼,但是在中國古代,因為缺乏食物而餓死的人還是很多。 然而,他們缺乏食物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該國頻繁的戰爭。 一旦國內爆發戰爭,就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導致很多農村家庭勞動力不足,農村大部分人也要為國家繳納一定的稅款。

    而且,有些老百姓家裡並不富裕,有時甚至因為天災,莊稼收不成,這時候就要向國家納稅,導致這些老百姓家庭貧困,導致許多人餓死。

    2、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外,人們之所以餓死,主要是因為戰爭減少了人們的耕地,再加上勞動力的減少,所以人們能種植的莊稼也是有限的。

    3.總結:古代人們之所以餓死,主要是因為戰爭。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這是因為產出比不足。 更多的耕地並不意味著更多的產出。

    在古代,科學技術根本沒有發達,蟲災、旱災、洪水、種子、稅收都是要考慮的。

    而且,在古代,農作物的產量並沒有那麼高,現在畝產量高,要歸功於袁教授的雜交水稻。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古代農業水平不發達,糧食產量很低,基本上靠天收,一旦遇到洪澇、旱災、蟲害、瘟疫等自然災害,基本上都是一年的勞作白費。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由於古代生產力低下,雖然很多人種地,但生產的食物不夠吃,所以有些人會餓死。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我們無法將古代農業經濟的繁榮與現在相提並論,當時的農業產量沒有現代農業那麼繁榮,所以產量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多。 另外,在古代,稅收很重,食物不足是正常的。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在古代,即使農業經濟非常繁榮,但因為每個家庭繳納的稅款太高,不足以讓一家人正常生活,所以仍然會有人餓死。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雖然古代農業經濟蓬勃發展,但它過於依賴天氣。 在乾旱年份,糧食產量嚴重減少。 此外,糧食本身的產量很低。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當時中國人主要吃小公尺,他們吃的小公尺被煮成糊狀,或者說小公尺粥,當大公尺、小麥和玉公尺在我國盛行時,人們的食物開始更加豐富。 但在古代,人們一般吃兩頓飯。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那時候沒有公尺,也很少有人知道小麥,所以我們吃的都是玉公尺,也就是小公尺,我們今天早上當粥吃,這是主食。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在古代,窮人沒有足夠的主食,所以他們要靠吃各種野菜和穀糠來增加飽腹感,消除飢餓感。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在古代,生產力很低,沒有大型機器,都是手工的,種植技術也不發達,所以很難吃飽,所以人們也會吃一些野菜、粗糧等來填飽肚子。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在古代,農業生產力很低,窮人普遍吃土豆、玉公尺等粗糧,也能填飽肚子。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窮人都喝粥,很多窮人都在種地。 然後他們就可以種很多蔬菜吃,當然到處都能釣到魚,只要生活費少一點,就能過得很舒服。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吃公尺飯、紅薯、土豆,自己種的一些小菜還能填飽肚子。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雖然說在古代,統治者將部分土地分給農民耕種,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農民擁有永久的土地使用權,因為一旦發生自然人為災害,或者一些戰爭因素,這些農民就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土地, 或者離開家鄉到別處謀生,這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貧困但是一旦他們在戰後返回,這些土地就不再是他們的了,因為這些土地成為當地地主的重要資產,如果他們想生活,他們必須為這些地主的家庭工作,以換取一定數量的口糧在地主的剝削下,他們能夠獲得更少的食物和金錢。

    因為這些老百姓有土地,還要向朝廷繳納大量的糧食,除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服兵役或服兵役外,在戰時,家裡的男人必須上前線打仗,這樣家裡的土地就浪費了, 畢竟女性的體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成很多的勞動,尤其是一些體力較強的農活。家裡的土地就這樣閒置了,沒有土地的生產,家裡就沒有糧食,家裡的人沒有糧食就活不下去,所以為了能夠換取一定的口糧大多數農民選擇將自己的土地典當給這些地主,希望他們將來能夠用自己的努力來換取,雖然這個想法很好,但能夠交換他們的土地卻是非常難得的。

    總而言之,農民 他們是社會中的一種弱勢群體,儘管他們曾經擁有自己的土地但他們的土地所有權太脆弱,無法承受一些自然和人為的災難。 一旦這些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發生,那麼他們的家庭就很可能破裂,這是他們貧困的主要原因。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古代農民雖然土地很多,但都是荒地,古代生產工具落後,開墾荒地耕種困難,古代水利不好,屬於旱災、澇澇、蟲害等自然災害,根本沒有收成, 所以它仍然很窮。

  24.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首先,土地越多,就越窮,因為當時土地的糧食產量很低,完全無法維持生計; 第二,古代的稅收非常重。

  25.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因為古代農民耕種的土地是屬於地主的,而不是農民自己,每年的收成大部分都要交給地主,所以他們很窮。

  26.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在古代,農民有土地,但由於古代農業技術不發達,大部分土地無法耕種莊稼,或者非常貧瘠; 再加上古代徵收的稅種很多,農民的糧食實在是少之又少。

  27. 匿名使用者2024-01-13

    有句老話:“一頓飯不吃,就會餓得驚慌失措”,那麼我們國家有5000多年的文化,飲食文化也很重要,尤其是在民俗、農耕社會,吃飯成了一件大事,再加上當時生產力低下,社會經濟發展不好, 所以人們很難填飽肚子,而我們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那麼當時的古人吃什麼呢?

    如今,我們現代人都是一日三餐,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樣了,沒有所謂的一日三餐,在漢代以前,人們一天能吃兩頓飯就好了,那時候農業不發達,糧食產量不高,如果收成不好, 也許一天一頓或者幾天是很正常的生活,這種現狀一直延續到宋代,經濟發展迅速,農業也好多了,還有夜市,富人這個時候可以吃一日三餐,窮人的話變成了一日兩餐, 他們畢竟不會餓。

    那麼他們吃什麼呢? 因為朝代不同,食物不一樣,因為很多農作物不存在,而是後來才出現,就像西周王朝一樣,沒有大公尺,小麥鮮為人知,當時窮人或富人,他們吃的都是玉公尺,也就是小公尺,我們今天早上喝了粥, 但成為當時的主食,唯一不同的是,富家也可以吃蔬菜和肉。

    周以後,小麥慢慢流行起來,情況也有所好轉,饅頭也出現了,但是麵粉很多,這個時候窮人吃不起,只能吃烤餅,這還是班超讓西域人學習的,除了大豆也是窮人吃的, 這樣生存是很好的,種的基本上可以長大,但很難吃飽,窮人吃得更多。

    而肉,一般人過年只能吃一頓飯,窮人吃不上,不過還有一點點好玩的,古人不屑於吃豬肉,覺得很沒面子,大部分人都喜歡吃牛羊肉,但牛都是在農田裡種的,要是年紀不老, 他們不會被屠宰,所以更多的人吃羊肉。後來,到了宋代,蘇軾做了東坡肉,權貴們開始收豬肉,但畢竟沒有調味料,還少了點東西。

    到了明代,紅薯的出現改變了窮人的現狀,從南美到中國,有糖又能飽,耕作週期不長,能很快適應當地的環境,所以窮人喜歡吃紅薯,也正因為如此, 明清時期人口迅速增加。當然,有些窮人還是喜歡吃野菜和麩皮的,還有窮人吃的,我覺得老一點應該知道的。

    所以,古代的窮人還是很可憐的,沒有柴火、公尺飯、油、鹽、醬、醋、茶等,只能吃最普通、最不飽的食物,營養跟不上,不知道古人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如果現代人肯定吃不了一頓飯。

相關回答
16個回答2024-05-02

農業發展分散:宋代農業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種植技術、灌溉技術、化肥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大提高了農業產量。 同時,宋代也大力推廣水稻種植,使南方農業生產大為發展。 >>>More

4個回答2024-05-02

十二生肖的用法在歷史長河中任何時候都發生了變化,與農業的關係稀疏而密集,要看當時人們的知識和認識,以及當時的習慣用法,很難一概而論。 主要原因是古人的識字率和文化普及率不足,被簡化為一種易看、易說、易懂的動物,易於傳播和使用。

6個回答2024-05-02

大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尤其是現在是夏天,冷盤吃的很多,大蒜更是少不了! 有些人也喜歡生吃,或大蒜泥。 也有很多人用大蒜當調味料,炒的時候放一些,很美味! >>>More

1個回答2024-05-02

想想那些讓你生氣的事情對世界的影響,但過去的煙霧,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是可以放下的。如果你真的做不到個深蹲,你就沒有氣氣生氣了

7個回答2024-05-02

這是在當地勞動局的控制之下,準確地說,是勞動監察大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