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法律事實、民事行為、事實行為?

發布 社會 2024-07-06
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民事法律事實是法律規定的可以導致民事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和終止的現象。 如上所述,民事法律關係是主體之間因民事法律規範的調整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係,但民事法律規範本身不能直接形成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係,也不能改變或消除法律關係。 民事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和消滅有三個基本條件:

    民事法律規範、民事主體和民事法律事實。 其中,民事法律規範和民事主體是民事法律關係出現的抽象條件,而法律事實是民事法律關係出現的具體條件。 只有在一定的法律事實發生後,民事法律關係才能產生,並因某些法律事實的發生而改變或消滅。

    行為又分為民事行為和事實行為。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人通過自身獨立行為獲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是國家賦予社會組織獨立開展民事活動的能力或者資格。 �

    對於法人無行為能力的問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持法人虛構理論的人認為,法人是法律的虛構,沒有意志能力,也沒有行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為是通過**人實現的。 持法人現實論的人認為,法人是社會中真實存在的東西,具有具有意義和行為的能力,法人通過自己的機關實現自己的意志,參與各種民事活動。

    因此,《民法通則》第36條明確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組織。 �

    行政事實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基於其許可權實施的不能產生、改變、消滅行政法律關係的行為,具有行政性質、不能創造、變更、消滅行政法律關係、造成權益損害三個特徵的行為。

    在世界法學史上,真正將行政事實行為的概念引入行政法領域的是德國法學家耶利內克(1851-1911)。 他第一次將行政分為公共行政和財政行政,公共行政又進一步分為大權力行政和簡單的高權力行政。 但是,簡單的大權力管理,如街道建設、綠地鋪設、垃圾焚燒爐建設或交通事故的消除,也被稱為行政事實上的行為。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法律事實是法律規定的可以導致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和終止的現象。 法律事實的乙個主要特徵是,它必須符合法律規範的邏輯結構中假定的情況。

    民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確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的行為。 民事行為包括;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民事行為、可以變更或者撤銷的民事行為以及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法律行為是公民或法人為確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而採取的合法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分為: 書面、口頭和基本民事法律行為分為三種型別。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法律分析:事實行為與民事行為的主要區別:

    (一)事實行為根本不把意思的表達作為必要要件; 意思的表達是民事行為的必要要素。

    2、事實行為直接依法產生法律後果的; 民事行為的效力依據是行為人表達的意思的內容。

    (三)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的情況下,才具有法律規定的效力; 民事行為的本質在於意思的表達,而不是事實的構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不服判決的上訴,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結案,參加二審。 有特殊情形需要延期的,經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不服裁定的上訴,應當自第二審案件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判決。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事實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包括民事法律行為、準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

    1.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包括三個要素,即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民事主體、意思的表達和確定的、客觀現實的客體。 它與事實行為最大的區別在於,民事主體具有意思的表達,即具有建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意向。

    2.準法律行為。

    準法律行為,如提醒、通知、寬恕。 這種行為並不產生新的權利和義務關係,而只是承認或澄清現有的權利和義務關係。

    3.實際行為。

    這種行為不需要將意圖的表達作為構成要件。 行為人無意建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係。 事實行為也可以產生法律後果,並且根據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後果。

    與民事法律行為不同,事實行為的構成並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最典型的例子是農村人在自家宅基地上蓋房子。 這種建築行為是事實上的行為。

    將來,當房屋所有者去世時,繼承人繼承房屋,這是民事法律行為。

    1. 什麼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行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確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的行為。 這種行為不同於不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如道德行為、友誼行為等,也不同於其他法律領域的行為,如犯罪行為、行政行為等。

    符合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反公序良俗。

    二、事實行為與民事行為的區別。

    民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上級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和效力不明的民事行為,不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和無故管理行為等事實行為。

    (一)激烈反抗的事實行為根本不把意思和思想的表達作為必要要素,而民事行為則把意思的表達作為必要要素;

    2.事實行為按照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後果,民事行為根據行為人表達意思的內容發生效力;

    3.只有當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事實行為才具有法律規定的效力,民事行為的本質在於意思的表達,而不是事實的構成;

    4.事實行為的構成並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以行為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作為其效力的條件。 例如,預佔、處理、無故管理、發現遺失物、發現埋藏物、支付債權標的物等,都是事實行為。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7-06

法律分析:法律推理是對一些客觀事實進行邏輯性的嘗試,這是恢復的過程。 法律論證是法律框架下法律事實的邏輯證明。 >>>More

8個回答2024-07-06

1.解釋。 人們遵守法定的時限和時間表,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和關係進行法律行為。 從這個意義上說,法律程式具有三個特點: >>>More

21個回答2024-07-06

首先,電網發出的通知應通過報紙、新聞、電視等有效渠道進行傳遞,對於只有確定停電範圍內的使用者才應逐一通知,在這種情況下,你要看具體情況,如果在停電區域內只有60家你的企業或明確人數, 電網未通知到位的,應當追究責任。 >>>More

23個回答2024-07-06

你沒有說明你在1994年2月1日的實際年齡是多少,如果你超過22歲,而該女子超過19歲,這將是事實婚姻,否則將是同居關係。 >>>More

11個回答2024-07-06

合法婚姻 事實婚姻 不共同生活,重婚同居只是表面現象,如果在外人看來是夫妻,就構成事實婚姻,但按照非同居的情況,別人很難相信這是事實婚姻。 重婚者與前配偶離婚需要什麼檔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