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你對中國歷史了解多少?

發布 歷史 2024-08-12
1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5

    中國歷史悠久,從三帝五帝到當代社會主義。 我上中學的時候,有一句朝代口頭禪至今仍朗朗上口:“西周夏尚,東周春秋戰國兩段,統一秦漢......

    簡單來說,就是中國朝代: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五代十國、唐、宋、元、明、清。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中國五千年》一書,該書內容詳盡,內容豐富,通俗易懂。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4

    絕大多數通史都有乙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容易變成歷史教科書式的知識點清單,首先按照朝代的先後順序,一一列出。二是每個朝代要分為政治、經濟、民族、軍事、學術和文化兩個方面,像豆腐一樣一塊一塊地堆起來。 它看起來很整潔,但如果你從頭到尾讀完它,我保證你的腦子會一團糟,讀後面而忘記前面。

    為什麼? 因為現存的通史往往強調史實,忽略了史知識,所以沒有打通這些知識點背後的邏輯線,只注重列舉知識點,而沒有努力去總結和梳理它們背後的規律,也就是說,這些豆腐塊不是用一根或幾根線串在一起的, 所以它們一被撿起就被分散了。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的確,中國是世界上高度重視歷史的國家,也是留下歷史資料最多的國家。 別的不說,24年的歷史有4000多萬字。 很難閱讀。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Tube:中華文明史是一部教育史。 “人不學就不知道”,中華文明智慧教育史就在於“知”。

    在歷史的程序中,這種“知”教育有過異化(這種異化的原因很多,不能簡單地理解),也有反對這種異化教育的鬥爭(五四運動)。 當歷史塵埃落定,人類才能通過“知”的教育真正領悟到文明智慧的不朽內涵,從而散發出耀眼的光彩,照亮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

  5.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為什麼,因為二十四部史是古往今來,本科畢業生這個層次就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字,我們不知道的人名和地名,不熟悉的規章制度等等,別說你了,古人也不容易讀清楚。 我們看曾國藩的日記,出身晉士,學識淵博的曾國藩在日記中規定,每天必須讀十頁歷史書。 一本歷史書十頁是多少字?

    古籍刻得比較稀疏,字也比較大,一般每頁300字左右。 也就是說,曾國藩一天能讀3000字。

  6.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許多國家說他們的國家歷史太短,無法總結。 中國人擔心自己的歷史太長,難以研究和總結。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基本是眾所周知的,二十四部史只看史記和三國志。 讀史料就是學史,我上初中的時候,直接買了史料看。 看完《三國演義》一書和電視劇集後,我買了《三國演義》來比較。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假設你有曾國藩的水平,一天能讀三千字,過年不管颳風下雨,那麼讀完二十四部史需要多長時間? 我算了一下,大概是三十六年。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不過通史其實並不好讀,比如大名鼎鼎的白守義《中國通史》,共12卷,22卷,約1400萬字。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如果你今天遇到乙個人,他說他讀過《二十四史》,你最好不要相信。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一部中國史,是一部各民族融合成乙個多元融合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創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乙個多民族國家,中國的統一和廣闊的領土是中國各族共同創造和發展的。 中國的文化史,也是中國56個民族及其祖先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共同創造的。

    其中,漢族佔優勢,各民族各有貢獻。 經過幾千年的輝煌古代農業文明,中國社會慢慢發展到清代。 此時,中國和世界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所謂的“空前變化”。

    這一變化給中國人提出了兩個非常嚴肅、緊迫的新歷史問題,即:抵抗外來侵略,爭取國家和民族的獨立; 順應世界現代化趨勢,實現中國社會全面轉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已有70多年了。

    70年來,中華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下,為實現國家繁榮和社會全面進步,為建設富強現代化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作出不懈努力和艱苦探索。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五千年起伏》比較簡單,只能作為歷史愛好者的入門書。 中學和大學的教科書也是學習歷史的好教科書,而《中國史大綱》和《中國通史》等書過於注重學術研究,而忽略了太多重要的歷史細節。

    一本可以用來詳細了解中國歷史的書:《中國歷代通俗羅曼史》12卷。

    方法]1.學歷史,最基礎的,就是要學會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所謂縱向比較,就是習慣於比較某個國家、某個地區從古至今的歷史事件; 所謂橫向比較,就是習慣於把乙個國家和地區的歷史事件與同期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 在比較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找到共同點,以便更容易記住。

    2、善於總結和總結。 要總結一下從古至今的一類事件,或者某個時代某一方面的成就等等,用專記記錄下來,根據歸納的方面來背誦,這樣既能提高記憶的速度,又能提高記憶的質量,甚至能幫你分析解決問題。

    3、仔細領會老師的解題思路和周圍同學的解題方法,仔細思索,善於模仿,只要心裡有清晰的歷史事件,開題自然就得心應手。

    4.努力多閱讀原始史料。 比如想學好中國古代史,沒有接觸過《史記》《資治通鑑》等古代歷史名著,光看後人寫的歷史書實在是不夠的。 當然,你不想把歷史作為你的專業,讀得多和少就看你的時間和精力了,但多讀書可能是有益的,至少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要相信那些不負責任的廢話。

    5.把歷史研究與觀察世界國內的時事和政治結合起來,從歷史中找出根本原因,使研究更加實用。

    PS:學中國歷史,急於求成,恐怕不是一種學史的好態度。

    我認為,作為乙個中國人,中國歷史的每一段都值得學習,中國歷史有光榮也有恥辱,我們的祖先輝煌,我們應該更加輝煌,我們的祖先有過恥辱,我們不能讓恥辱再次出現。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8-12

王朝首都。

秦羨陽. 漢西漢(長安)。 >>>More

15個回答2024-08-12

王安石被列寧譽為“中國17世紀的改革家”,他在實施一系列新法律期間擔任平章省長(總理),如城市改政法等,但因為觸及了權貴的利益,而且有很多地方不符合現實,所以遭到了政府和反對派的一致反對, 神宗死後,王安石被廢黜為丞相,司馬光為丞相,新法廢止。

24個回答2024-08-12

和那時候一樣,我覺得外國歷史更有趣,而中國現代史更無聊。 我以前讀的歷史課外書籍比較多,但是我必須參加高考,所以不實用。 我覺得在看中國歷史的時候,不僅要記住要點,歷史書裡有很多小典故,如果你看膩了,可以看看這些小故事放鬆一下,也可以選擇一些難點的中國歷史選擇題來做,不要馬虎,盡量提高準確率, 為了提高信心,我覺得一些歷史題目挺有意思的。

8個回答2024-08-12

截至2013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已增至1864只。 截至2015年底,中國圈養大熊貓數量達到422只

8個回答2024-08-12

最早被廢黜的君主是周李王姬胡(在叛亂中被推翻)和東周王朝的匡王姬班。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