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局的哪些投訴是民營老闆最怕拖欠工資的?

發布 社會 2024-07-27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1、可以到當地勞動局投訴勞動監察。

    2、可以向當地勞動局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 如果您沒有勞動合同,您也可以要求未簽署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 如果終止僱傭關係是基於拖欠工資,雇員也可能被要求支付遣散費。

    3.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直接到法院提起勞動訴訟以追回您的工資。

    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國家規定,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拖欠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者工傷賠償金的,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行政部門依法處理。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私人老闆最害怕勞動局勞動監察員對拖欠工資的投訴。

    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舉報違反勞動保障法的行為; 勞動者有權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投訴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 投訴範圍包括:

    1.用人單位未制定直接影響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

    2.用人單位未建立用工管理賬戶。

    3、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簽訂勞動合同、約定試用期等必要條款,未交付勞動合同正文,未出具解除勞動關係或者解除勞動關係證明的。

    4、用人單位未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未支付勞動者工資、經濟補償和補償金的。

    5、用人單位未遵守就業登記備案的有關規定,以及《大陸、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的規定》。

    6.用人單位未遵守《女職工、未成年工勞動保護專項規定》和《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規定。

    7.用人單位未遵守有關工作時間、休息和休假的規定。

    8、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未遵守勞務派遣的有關規定。

    9.職業中介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職業技能考核考核機構未遵守就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考核考核等相關規定。

    10、醫療機構、藥品經營單位等社會保險服務機構未遵守社會保險有關規定的。

    11、實習見習單位不遵守學生實習、見習單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

    12、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勞動安全監督檢查事項。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法律分析: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就造成的損害向勞動者發出警告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勞動報酬或者經濟補償金的,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在規定期限內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金的,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補足差額,逾期未支付差額; 並命令雇主按應付金額的50%至100%向雇員支付額外補償。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處罰分為三種: 1、糾正錯誤,如向拖欠工資的企業支付工資, 2、企業拒不履行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處罰,可以給予企業營業執照,將被吊銷 3.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八條 各級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權對用人單位的工資發放情況進行監督。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工資和經濟補償,也可以責令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

    (一)無故扣減、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二)拒絕支付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三)向低於當地最低工資的勞動者支付工資。經濟補償和補償標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扣工資涉嫌違法,應該先去勞動局投訴,如果勞動局認為有爭議,應該去勞動仲裁。 勞動仲裁庭審是指當事人在勞動爭議仲裁和裁決過程中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在中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要程式。

    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提起勞動仲裁的當事人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除非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成為締約國,否則仲裁申請超過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1、勞動關係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糾紛的,勞動者申請仲裁的,不受仲裁時效期限的限制; 但是,勞動關係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在許多勞動爭議中,勞動關係的終止時間對案件能否進入實體審理起著重要作用。 因此,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應對勞動爭議時,都必須做好解除勞動關係的證據或盤問等方面的相應準備。 2、原則上,勞動仲裁委員會不應主動審查勞動仲裁的訴訟時效問題。

    這是因為仲裁的訴訟時效受訴訟時效的約束,是乙個被忽視的程式問題。 如果對方當事人在法庭上沒有提及時效期限,勞動仲裁委員會不應主動審查該問題。 但遺憾的是,勞動仲裁委員會在仲裁實踐中主動審查仲裁時效的情況並不少見,這種現象的存在不能完全歸咎於部分勞動仲裁委員會司法標準的不準確,更不能完全歸咎於《勞動爭議仲裁法》本身條款的不合理布局。

    勞動爭議仲裁的訴訟時效問題在《勞動爭議仲裁法》“第二節適用和接受”一章中直接規定,仲裁委員會很容易將時效期限作為是否受理勞動爭議仲裁的條件。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個別老闆不發工資可以向勞動局投訴,個別老闆也屬於勞動局的管理範圍,勞動局可以依法處理。 但是,在拖欠工資的情況下,申請勞動仲裁是更好的維權方式。

    [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

    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要求工會或第三方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第5條. 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力、達成和解協議後仍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機構申請調解; 申請人不願調解、調解不調解、調解協議達成後仍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勞動行政部門責成勞動行政部門變更打磨令,對勞動者給予警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勞動報酬或者經濟補償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給予警告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勞動報酬或者經濟補償金的,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在規定期限內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金的,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補足差額,逾期未支付差額; 並命令雇主按應付金額的50%至100%向雇員支付額外補償。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規定的處罰分為三種:

    1. 糾正錯誤,如向拖欠彥聰工資的企業支付工資, 2.企業拒不履行動物安全域性處罰規定的,可以吊銷企業營業執照。

    3、部門對企業負責人處以一定的罰款和處罰。

    1. 不得超過拖欠工資的月數。

    未按約定履行工資義務的,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 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差額; 用人單位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不低於應付金額50%但不超過100%的額外補償。

    其次,拖欠工資的農民工可以被起訴。

    農民工拖欠工資的,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大隊或勞動局投訴。 拖欠工資的,可以選擇通過提起勞動仲裁來保護自己的權利。 未按照勞動合同規定或者國家規定足額及時支付勞動報酬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 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差額; 用人單位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不低於應付金額50%但不超過100%的額外補償。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八條 第十八條 各級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權對用人單位的工資發放情況進行監督。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工資和經濟補償,也可以責令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 (一)無故扣減、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2)拒絕支付延長工作時間的雇員工資,以及(3)支付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雇員工資。

    經濟補償和補償標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7-27

此事由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大隊負責。

18個回答2024-07-27

會害怕,如果老闆的違法行為被查實,面臨相應的行政處罰,主管老闆不願意產生勞動爭議或讓員工四處投訴,就是原因,員工投訴會對企業的誠信產生不利影響,員工投訴一般會產生法律費用或不利的法律後果, 員工投訴表明勞動關係不和諧,會影響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每個老闆都不需要員工抱怨,除非他以後不會當老闆,如果員工抱怨,他就會被列入黑名單。 希望我的對您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有任何問題,只需在我的留言區留言,我一看到就會回覆,謝謝。

10個回答2024-07-27

民營企業不怕勞動局要麼精力充沛,要麼前提是工作做得好,要麼還是怕勞動局找上門來,不怕的人大多是企業管理者,因為他們不是被罰上法庭的人, 他們自己仍然是受益者,因為他們只會比普通員工擁有更多的資訊,而且大多數企業主仍然害怕,誰喜歡堅持訴訟。

13個回答2024-07-27

對此沒有具體時間,勞動仲裁案件一般在60天內結案。 如果對方在判決後不執行判決,也將申請強制執行。 >>>More

7個回答2024-07-27

協商,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到當地法院起訴。 >>>More